高二历史中的孔子

礼是指遵守周朝的礼乐制度,即上下等级制度。你可以从孔子的阶级属性来理解,因为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在春秋战国礼乐崩溃的背景下,他当然希望恢复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使用的工具就是礼乐制度。

这个单元的线索还是比较清晰的,就是讲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创立,孔子是代表人物;2.发展:战国、孟子、荀子;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意识形态;4.宋明:发展为理学;5.明清:批判。

“仁”字在政治上贯穿儒家思想,即统治者要善待人民。我们所说的民本思想,是它积极的一面;但又维护上下级关系,主张君臣父子,故后人多有批判。

在生活上,主张积极入世,“君子自强不息”,鼓励人生,但孔子也主张“中庸之道”,对中国人也有消极的一面。总之,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作为一个共同的考点,比如汉朝的统一,朱成理学与王陆理学的区别,特别是明清思想批判,尤其是在高三这一承古启新的阶段特征中,思想批判被视为萌芽的新的一面。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成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