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的课程是什么?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出处:1982起,美院前身洛阳师范学院艺术系为专科生开设《中国美术史》课程。中国美术史教学注重专业建设,明确培养目标,突出教师特色,既吸取了国内名校中国美术史教学的优点,又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强调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形成并实现了通过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在学生专业认知和学科观念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特点。
2000年洛阳师范学院的发展实现了办学水平的历史性跨越,美术学院的成立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中国美术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美院不断对中国美术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研究和改革,并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强调增加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专业信息量,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引入教学,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基本内容与最新学术成果、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传授知识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中国美术史教学形成了洛阳师范学院倡导的典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发展性特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培养知识结构全面的创造性艺术人才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努力以及教学团队的整体提升和成长,对中国美术史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2000年改革以来,该课程不断走向成熟和规范化。2004年,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科被批准为洛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在此背景下,美院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建设了主干理论课程《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本文对该课程指导思想的确定、课程模块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培养新时期学生美术专业素质为目标,从改革中国美术史教学内容入手,从教材内容入手,在经典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地域文化优势,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达到了新的高度。
1,内容建设。2000年,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建设启动,重新构建了新的中国美术史教学框架体系。一方面,我们更加注重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与中国古代传统历史文化的关系,努力吸收文化等多学科的成果,以一种战略性的文化范式来解释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另一方面,在体现中国美术史教学内容经典性的基础上,注入地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面对高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应积极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弘扬中原传统文化,建设大学生精神家园。以中国美术史为核心课程,建设了《河南古代美术遗存》、《河南民间美术》、《河南传统美术鉴赏》等一系列延伸课程,成为美院和全校的主要选修课,深受学生欢迎。
2.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被列为我国成人教育学院教学研究的重点项目,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2004年网络课程获省教育厅一等奖,2005年获全国优秀教育资源。在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3.制作课件。200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引入课堂,丰富了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呈现方式,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高度评价。
4.网络教学。积极参与我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可以实现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引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先后开发建设了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及其延伸课程,开发建设了网络课程《中国美术史》、河南古代艺术遗存、河南民间艺术网络课程。获河南省和教育部奖励。网络课程建设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5.精品课程建设。多年来,我们积极建设“中国艺术史”课程,为精品课程建设打好基础,在资源库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收集整理、课件制作、视频资料、证据资料、网络资源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这门课程具备了成为精品课程的良好基础条件和显著特色。未来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2008年4月,《中国美术史》课程被批准为洛阳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现状5438年6月+2009年10月,洛阳师范学院获批河南省“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加大了对美院在办学条件、资金、设备、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样,“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的建设获得了更有效的支持和强大的发展推力。《中国艺术史》课程在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进一步实施相关网络课程建设和大型艺术网站“艺术河南”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相关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目前,学科人员作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美术课程教材研究编写组的首席专家和核心成员,积极参与和主持中国美术史教材的改革和制定。
2010年2月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全面改版。中国美术史精品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理念的开放性、视觉呈现的新颖性和教学过程的适用性等方面体现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