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论文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与保护
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精华,保护城市历史信息,修复破损、破旧、危险部位,整旧如初,修旧如初,环境如初。尊重历史是第一位的,也要深刻理解古建筑是城市真正的财富,哪怕只是一段墙,也要认真对待。
关键词:守旧如初;修旧如旧;环境是一样的。
早在6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就对中国古代历史建筑在“西化”潮流中的衰落感到担忧。他曾感叹,研究和保护历史建筑是一种“反时代的工作”。[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波现代建筑的再利用浪潮,因为战后许多城市的重建更加迫切。当时,在现代主义的阴影下,许多开发商和建筑师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和追求城市效果,将破坏和重建作为首选。他们不愿意改善那些状况良好、具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需求。许多古老的建筑在隆隆声中被夷为平地。
国内对古建筑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20世纪60年代,为了打破资本主义,一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被夷为正负零。
上世纪80年代,仿古建筑常被视为一些基地发展的障碍,破坏了一批有价值的仿古建筑。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城市以与整体环境不协调、老旧多病为由,摧毁了一些有价值的老建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地方的建筑遗产处境不佳,要么改造后面目全非,要么在保护区内苟延残喘,而市场在历史地段巨大的房地产潜力驱动下对其“虎视眈眈”。纵观截至2003年的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可以看到有29项世界遗产代表了中国。除了4处自然遗产和少数反映人们生活历史的破烂文化景观外,大部分都是封建帝王和文人墨客的宫殿和坟墓,以及他们维护统治的宗教庙宇。当然,我们应该珍惜历史遗产,保护和善待它们是文明的标志。
相比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包括中国,法国的历史和文物不能说是非常悠久和众多,但现在的法国和法国人总是以文化大国的姿态出现,并以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荣。这种自豪感来自于他们根深蒂固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现代法国,“遗产”这个词被广泛使用,以至于人们听到它的第一反应不是涉及财产,而是全民所有的“文化遗产”以及一系列相关词汇: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hellip雄伟壮丽的宫殿,斑驳高耸的哥特式教堂,金光闪闪的古典家具,价值连城的画作,都为法国增光添彩。事实上,法国凭借其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突出成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旅游国家。为什么做的这么好?我们来看下面。
1887法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
1913 12 31现代世界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古迹保护法》诞生于法国。
法国的文物保护法全面而详细。比如,保护名录上的古建筑,哪怕墙上钉一颗钉子,也要经过审批;在一栋特别保护的17世纪建筑里,家具的位置是不能随便改变的。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尤其是因为文物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公众愿意做文物保护的“监督者”。一个破坏文物,不尊重古人的家伙,在普通人眼里会被当成强盗和小偷。利用名胜古迹举办文化和大型庆典活动是近年来的国际趋势,但这些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他们说,在这些宏伟的大厅里,“除了这里的空气,我们什么也碰不到;除了声音我们什么都不能留下!"
1964年,法国对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国家登记在册的历史建筑达到4万座,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这些情况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担心民族认同的丧失,渴望寻求民族文化的认同,任何能够强化这种认同的遗产都倍加珍惜。[2]
然而,在中国,情况并不乐观。那种部分不分青红皂白,以发展为借口任意破坏遗产的行为,今天也没有消失。目前,报纸报道说长城被来自国外的年轻人随意践踏。长城是中国统一的象征,是伟大的文化遗产,但中国人为了利益,不顾国家形象,居然以每人60元的价格“卖给”外国人。相对来说,法国人绝对不会这么做。
早在2000年,央视《焦点访谈》就报道过云南建水古城数十栋保存完好的百年以上的珍贵传统民居,包括建水人耳熟能详的武官府、金师傅、翰林第等都被拆除。根据拆迁计划,606米长的建新街沿线的100多栋传统房屋也被夷为平地。
然而,据建水县副县长李介绍,拆除这些遗产的原因只是为了“把这条街建成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步行街”――把它变成式的古玩街。记者问:“一方面是真的历史文物,一方面是钢筋水泥的假古董。哪个更有价值应该很清楚了。
这种破坏文化遗产的事情经常发生。在一本艺术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旧火车站客运大楼被毁的文章,描述了一座德国人在本世纪初设计建造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是年代还是建筑艺术价值,都应该从多角度无条件保存。可惜最后的结果是慷慨的拆除了,因为当时只有少数人对老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发出了微弱的声音。城乡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建筑遗产的消失而濒临消失,这是非常清楚的。刻意保护引发的各种利益冲突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激烈的社会冲突。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该怎么办?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有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在改造修缮中,“寻根”是设计师的追求,一座老建筑的改造成功会迎来不同寻常的名声。为此,尊重历史是第一位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古建筑是城市真正的财富,哪怕只是一段墙,也要认真对待。在这方面,北京元都遗址公园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军人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给人的是过去的文化和文明。其成功之处在于保留了老遗迹,实施了重点修缮,解决了新功能对古遗址的要求。
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精华,保护城市历史信息,修复破损、破旧、危险部位,整旧如初,修旧如初,环境如初。
“保旧如初”这个词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在修缮古建筑时,在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仍应尽可能地将部分建筑恢复原貌。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翻新。这座建筑曾经是一座教堂。在它被改成伊斯兰清真寺后,6世纪所绘的早期基督_ _ _被伊斯兰装饰所覆盖。现代文物修复者小心翼翼地剥去后期装饰的表面,重新露出早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壁画。
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被破坏的,经过长期的调查、测绘、解释、辩论、方案讨论等有充分考古依据,并充分了解其本来状况的物品,如果在必要时经过认真细致的修复研究和论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才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有意义的。
毫无疑问,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是21世纪建筑学的重要议程。从当前全国范围来看,城乡更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盲目的“拆建”和“拆改”却十分猖獗。但是,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大量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遗产,在保护原则和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弹性,如何有针对性地保护文化遗产有待提出。
参考资料:
[1]梁思成,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学会学报,第7卷第1期。
[2]参见人民网驻法国记者郑媛元的文章《法国:重拾文化遗产如生命》。
分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