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有哪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的特色风是什么?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脚下,晋水的发源地。晋祠建于北魏以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虞书。吴王灭商朝后,分封诸侯,封次子虞书为唐朝。虞书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因为晋江,他把唐朝改成了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和金水河源处建庙祭祀于叔。李道元《水经注》记载:“国际山上有唐叔虞庙”,即现在的晋祠。历代都在修建和扩建晋祠。南北朝天宝年间(550-559),晋祠扩建为“建大建筑观,建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游览晋祠,题写《晋祠铭及其序》,并再次展开。太平兴国九年(984),大雄宝殿建在山枕上,供奉唐叔虞。到了北宋天盛时(1023-1032),被封为汾东王,其母姜也被供奉在正殿。在熙宁年间(1068—1077),蒋易被命名为“纪灵·赵霁圣母”,所以它被称为圣母院。后来,唐叔虞祠堂北迁,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参观晋祠可以分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间,也就是中轴线,从大门进入,从水镜台开始,经过会仙桥、金人台、对月广场、仙殿、钟鼓楼、鱼塘飞梁到圣母院大殿。这是晋祠的主体,献给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的皇后和周成王的母亲蒋易。建筑结构严谨,艺术价值高。北起文昌宫,有东岳庙、关帝庙、三清寺、棠树寺、朝阳洞、代风轩、三台亭、读书台、吕祖亭。这一组的建筑大多与地形以自然而错综的方式排列,以崇高架子取胜。南面从圣婴楼起,有白鹤亭、三神庙、真曲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公伯子庙。这组塔台,泉水流淌,颇有江南园林的韵味。此外,最南端还有什邡三圣寺,据说是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在北部的塔院内有一座舍利塔,始建于隋开帝年间,宋代重建,清乾隆年间重建。它是一个七级八角形,高30多米。每层楼四面都有门,用玻璃勾栏装饰。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