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炮王的爆炸——一种急性恐慌

现场“会诊”开始后不久,随着炮口仰角的降低和炮尾的向上翘起,一个凹进去的东西逐渐出现,看起来像是现代火炮中“一体化”炮弹的“底火”——“问题很严重。有一颗弹壳卡在枪膛里。只要不小心碰到底火,炮弹就会引爆,大炮和电池都完蛋!”现场一位专家总结道:“如果从炮口撤退,必然会撞上弹头的撞针,这也是爆炸毁灭的惨烈局面!”现场的空气似乎突然凝固了...

厦门胡立山堡的这门克虏伯大炮已经在海风中屹立了113年。自从1893,我从德国老家来到这里,战争的考验,海洋气候带来的各种侵蚀,让它浑身锈迹斑斑。承载枪50多吨重量的中枢主轴是枪的中枢神经,其状况可谓“绝症”!看来,一个腹腔内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如果不彻底切除病灶,肯定活不长;如果不彻底修复主轴内外的腐蚀,大炮最终会生锈垮掉。现存于原址的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巨型钢铁文物,难道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危机之下,邀请了国内几位炮兵专家为炮兵“会诊、把脉”。这一脉不要紧,一个专家的“爆炸论”令人震惊。

“爆炸论”一出,我们果断决定,提高炮口仰角,将炮尾深深藏在炮架下,派安保人员日夜守护,防止炮底火被触动,珍贵文物被破坏。“底火”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火炮和整个炮台的安全。如何化解这种“危机”?福建省文物局领导批示:解铃还需系铃人...去德国埃森找克虏伯档案馆的医生,向他们求助!

在巴尔德尼湖畔美丽的胡格尔别墅里,我们急切地找到了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专家。他们早就准备好了克虏伯火炮的作用、原理、用途、艺术实践、保护保养等方面的书籍和德国驻华大使李从1869到1875翻译的上百部微电影供我们查找需要的相关史料。根据资料,胡立山堡的280毫米克虏伯加农炮使用的是弹夹装炮弹。也就是说,发射时,分三次装填弹丸、装药和点火器,最后用枪机密封。使用时,通过枪栓中心的火门管孔点燃推进剂,产生能量巨大的气体,将弹丸高速送出炮口。炮弹发射后,枪栓恢复原状。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专家发现的“底火”竟然是枪尾露出的栓火门管孔——一场虚惊终于解决了!

在我要离开于格尔别墅的时候,几位德国医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克虏伯家族从16世纪开始生产火炮,二战期间为参战国生产了无数门大炮。现在,只有一门280毫米克虏伯海岸炮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厦门的胡立山炮台...我们不能用钱来判断这件珍贵文物的价值,你要保护好它!”他们还幽默地说:“大炮在你手里,病人在你家里。希望你们能做好医生,通过观察和积累,获得更多的临床经验,让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我相信你将来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