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问题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县境呈马鞍形,东西长53.5公里,南北长36.2公里。面积1032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为373 027人。

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邮政编码:434101。行政区划代码:421024。区号:0716。拼音:江陵县。

地势西高东低,比较平坦。海拔高度在40米(马家寨乡文新村吴家河)到25.3米(沙岗镇九家湖店排)之间。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河沟纵横交错。主要湖泊有三湖和白鹭湖。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江陵县辖7个镇(紫市、谭乔、何雄、白马寺、沙岗、普吉、郝穴)和2个乡(马家村、秦时)。* * *有13个居委会,203个村委会。江北监狱、三湖、六合袁农场归省管。

紫石镇政府设在紫石,人口28344人,面积88.1平方公里。辖寺桥、金龙桥、黄厂、胡阿祥、范湖、古蒂、磐石、范元、华钢、林兴、黎塘、先进、平原、紫菱、玉谷、华章、青山2个居委会和15个村委会。

谭乔镇政府驻谭乔,人口25641,面积63.7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谭乔、坎农集、高星、泰山、草市、山岭、五三、谭乔、戴刚、黄桥、陈湾、朱樵、五常、宝莲、月底、北栅、关中、官寺。

何雄镇政府位于何雄,人口46128,面积139.2平方公里。辖1居委会和31村委会:何雄、花桥、司马、华鹏、兄弟、何雄、街口、明星、辛庄、建国、师鹏、国强、京干、跃进、民主、沙岭、新河、南桥、顾雍、阳湖、梁桥。

白马寺镇政府设在白马寺,人口51,000人,面积149.4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白马、白马、双河、青岗、首钢、新场、中江、靖州、邓刚、丰和、孟新、辛口、通兰、江陵、鲁巷、宋行、叶欣、陈岗、李店、赤岸、黄丹、天井等33个村委会。

沙岗镇政府驻沙岗,人口51541,面积146.5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沙岗、西马、巩义、丁环、中桥、丁地、武新元、黄作、京南、东庄湖、三河、白湖、九家湖、李公环、彭家台、西河、鱼台。

普济镇镇政府设在普济,人口40516,面积76.3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和26个村委会:普济、杨子庙、杨岔路、延中堤、西里、周家坊、赵家岭、古树、熊沟、潭湾、林口、田家坊、邢星、复兴场、立新、普济、陈翔、朱岗、佛仙桥、东里、西岗。

郝穴镇镇政府设在郝穴,人口41482,面积36.5平方公里。辖西湖、姜妍、江陵、心悦、龙源、双桥、盐闸、大兴、双岗、齐心、新源、永兴、靖江三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

马家寨乡政府设在马家村,人口45557人,面积130.6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马史、文村、文星、耀星、同心、万兴、庆安、昌江、黄章、龙桥、杨园、马林、白杨、邓鸿、赵桥、金旗、金燕、金昌、曾桥、万昌、紫胜、胡夏。

秦市乡政府设在秦市,人口28146,面积55.8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和20个村委会:秦城、秦家场、芦阳台、永丰、张公荡、蓼堤、东陈岭、阳湖、曾家湾、刘家佐、聂堤、河源、滕樟树、坛菜佐、砖井、太湖等。

另人口26492人,面积94平方公里。

三湖农场位于三湖,人口14800,面积61平方公里。

六合园农场位于六合园,人口11495,面积33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因“此地近江”“近州无高山,皆是陵港”而得名。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设江陵。199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沙市市、荆州区、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和荆州、沙市、江陵区。199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陵区,恢复江陵县。

公元前9世纪初,周懿王在位时,楚王熊去病封楚王长子熊武康为句王,其地理位置后来被称为杜英。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登基,公元前278年将都城从丹阳(今程楠,荆州以北5000米)迁至北齐。400多年来,先后有20位楚王在此建都。

公元前278年,秦将军从白起取郢,分南郡、江陵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立其部将* * *敖为临江王,都在江陵。敖死,其子魏嗣。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令大将刘嘉、邱露婉杀* * *魏,除临江州,还江陵为南郡,江陵郡为应县。汉景帝时,先后在江陵封其子隗、荣为临江王,光荣牺牲,除国,复为南郡。王莽改制时,庚南郡名为南顺,江陵郡为江璐郡,颍县为颍亭,但不久又恢复了江陵的名称。东汉第三年(公元78年),张帝迁弟巨鹿王公为江陵王。元和二年(85),江陵恢复为南郡。

三国时期,江陵由吴荆州统治。武金平位于南郡和江陵县,属荆州刺史管辖。东晋元帝杜南(318)曾在江陵设置云中、九原、定襄、当曲、广牧、新丰六个侨郡,并设新兴郡管辖。这些华侨县当时位于江陵县东部,即江陵县、沙市区岑河镇和黔江市西部的龙湾、张金地区。东晋时,荆州由刺史统治,但还是早期。太原十四年(389),刺史王琛统治江陵,从此江陵城称为荆州城。

南北朝时期,齐中兴元年(501)三月,齐与帝萧宝荣在江陵建都,自立为帝,史称西齐。公元165438+552年十月,梁元帝萧艺驻江陵。165438+554年十月,西魏出兵入江陵,元帝失陷被杀。杜亮江陵被撤国三年。在元年/西魏恭帝二年(555),萧?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史称侯亮。西魏时设江陵总政监督他。同年,在江陵白鹭湖一带设华陵县;后来,它位于华陵县南部,也位于云泽县。最后一周,华陵县改为紫菱县。隋开帝二年(582年),因与联姻,停止管理朝政;汉武帝七年(588),加入侯亮,设江陵为总统制,废新兴郡。十一年(592),安兴郡入广目郡。仁寿初改名为安兴县。杨迪大业元年(605年),侯亮所在的坦洲、云泽县并入紫菱,定襄并入安兴。大业十四年(618),萧?铣的后代叫梁棣,迁居江陵,为隋朝。唐武德四年(621),孝贤降唐。

唐五代宋属江陵郡。唐初,废紫菱郡入江陵。贞观十七年(643),安兴郡入江陵。至此,自东晋以来,南北朝时加入江陵的侨郡、郡县已全部划归江陵。上元元年(760),荆州升为江陵府,建为杜南。同年,江陵设在长宁县。次年,枝江并入常宁。大历六年(771),常宁省恢复为芷江县。五代十国时期,江陵是荆南(或南平)的都城。宋太祖赴德三年(965),析江陵百尊巡黔江郡。

袁属于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明朝时,江陵在龙湾城、沙头城、郝穴、虎渡口设置了巡检司。洪武十一年(1378),项王宓建,除元年(1399);永乐元年(1403),辽王宓从广宁(今辽宁北镇县)迁来此处,第三年除隆庆外(1569);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回王府,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从江陵、回王长润出逃,王宓被弃。

清代江陵分为五个汛期,即捕汛期(今荆州区长江以北)、长汛期(潜江市龙湾、徐丽、张金地区)、虎汛期(原江陵县长江以南湖渡河地区)、鹤汛期(今江陵县马家村、何雄河以东)、沙汛期(今沙市区、江陵县西部)。并在牙国邑设县令署,在好学设主簿署,在沙市、龙湾、虎渡口设巡检司。康熙二十二年(1683),湖北驻江陵,为全国十三大将军府之一。

民国元年(1912),治荆州府,江陵为省直管。1913,湖北鲁芬,江陵属经一石河路。1914年改为京南路,隶属江铃。1915,属于经一路。1927,而且是省管辖的。1932,属于省第七行政监察区。1936,变更为省第四行政监察区。民国31 (1942)年,日本侵略军支持建立伪江陵县政府,进驻沙市。民国34年(1945),随着日军的投降而崩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中国* * *产党领导的县、区、乡政府。当时,地区行政督察办公室和江陵县市政府都驻在荆州市。

建国后属荆州地区(荆州行政公署)。1949 7月15,沙市被定为一个城市。1953年,县划归新成立的靖江县(1955年,并入公安县)。1954年,张进、许立分封黔江郡。

1962 165438+10月28日,荆州社将沙市民主公社、和平公社五个大队、靖江公社1大队、机械农场三个支部全部转移到江陵县。

1975 65438+10月17江陵县立新、羊场两个人民公社和黄胄人民公社朱樵、苏家两个生产队调到沙市。3月18日,江陵黄滩大堤、杨二月大堤第一段(450m)移交沙市段管理,长湖水库雷家荡至沙桥门东堤(1813m)、官巨口至杖子头(1550m)。

1985 9月10,江陵县1乡(常工乡)13村(常工乡8个村,瀛东乡4个村,岑河乡1村),面积36.7平方公里,人口1。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市,设立荆沙市(地级)。(2)荆沙新设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江陵区辖江陵县郝穴、观音凼、岑河、紫市、、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村、秦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