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玲如何教高中历史第一课?
读书的时候高中历史第一课记不清了。仔细想想,也只是停留在老师看单词,学生画课本的记忆层面。当然,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六年前,我上了第一堂高中历史课。当时新课改培训如火如荼。我努力学习领会精神,从容备课,多查资料,试图让我的第一课展现一个全新的风貌。岳麓版高中历史第一课是“从内外服联盟到建国”,这是古代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我之前学的是中国古代史专业,所以虽然这是我高中的第一堂课,但我并不紧张。我甚至简单地认为,如果能够理清宗法制、分封制等内容,那么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进一步认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为了丰富课堂,我给学生们看了课本课文以外的内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横跨齐、鲁两个高地。”、“秦晋之善”、“尊祖敬祖”、“重男轻女”。课后,我不忘关注学生的反馈。然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他们甚至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一个学生告诉我,他中考历史得了满分,但是对于刚刚学过的那一课却不知所措。进一步了解发现,刚考完中考的学生,唯一的备考方法就是老师把大纲或者习题整理出来,然后一个一个背下来,没有通过的再考一遍,直到通过为止。他们很佩服投注题准确率很高的老师,每次都能遇到完好无损的题目是最幸运的事情。这一课教会了我一个活生生的道理:备课不备课,不了解学习情况,再多的书面功夫,效果也只会大打折扣。三年前,我迎来了高中教学的第二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才能让前三单元重要而晦涩的政治内容由浅入深?首先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我看了初中的历史课本,发现初中和高中有非常大的区别。与此同时,中考的程式化与高考的多样化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是有目共睹的。然后,我做了一个尝试——同样的第一课我这次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从课本的两页开始,然后完成《夏商政治制度》的学习我的学生现实的学习情况是,他可能会回答加强秦始皇统治的措施,但他大概分不清秦朝和唐朝哪个先来,这也是之前课堂交流中遇到的真相。他们头脑中的历史知识是零碎的,或者可以说他们的历史知识是具体的题目,大部分题目随着中考试卷的提交自然被遗忘。教学生中国古代朝代歌的口诀,帮助整理久远的古代史,是第一单元的必要准备。一方面不是所有普通高中生三年后都要上大学,另一方面升学基础薄弱。所以高中第一节课讲高考综合试卷的历史几乎是没有必要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把第一课的教学目的设计成: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历史(广义和狭义)。②让学生了解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考试评价、课堂笔记等方面的区别。③介绍一些教材指导的知识点:文明、政治文明和影响政治文明的因素,进一步介绍高中三门必修课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思想文化课。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感受到高中历史学习真的和以前的认知不一样。④简单介绍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在这次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们似乎对我的介绍更感兴趣,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对某一内容的讨论中,但当课堂内容切换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些不适应。“因材施教”这简单的一句话,清晰明了,却很难做到。新课程改革具有鲜明的特点:教材以“模块+专题”的形式编写,教学主张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诚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要改变对教学的看法,还要改变对学生的看法。回想自己毕业的时候,主动放弃了去图书馆、档案馆、办公室等几个工作机会,坚持再次去三尺讲台。唯一的原因是我热爱教书育人。但如果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经验,用不变的眼光对待比自己小十岁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社会变迁,家庭背景不同等等。都是推动我创新学生观的重要而现实的因素,虽然整个过程都是独立摸索。派去迎接一批批学生,教室还在,课本还在,但崭新的面孔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过去。普通高中生通过传统考试选拔,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时,岳麓版历史教材不常规,不系统,更适合素养较好的学生提高能力和水平。对于绝大多数高中老师来说,他们承担着初中到大学的过渡,而我要面对的是挣扎着读个大专或者三年后走向社会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如何实施?背诵死板的教条是不可取的,没有必要的基础知识谈素养也是无用的。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以前不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和选择有效的内容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毕业后还保持联系的同学曾经这样跟我聊过:“老师,直到遇见你,我才发现读书很快乐。”“老师,我大一的时候,有一天你走到我座位的最后一排,对我说,你一定要送我上大学,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没有你,我不知道我现在在哪里流浪,但我不会在大学里。”.....坦白说,仅作为一个学科老师,听到类似的表述,我很感动。我也发现学生很少跟我聊历史考试的事,但是他们会跟我说他们后来看了什么书,思考了某个问题,学生会记住我在某堂课上说过的话。为什么我自己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辛辛苦苦教我的课本知识早已被遗忘,但有些老师的独特风格却长期影响着我的一生。我的学生为了高考全力以赴是不现实的,我也不忍心催他们背枯燥的单词。所以,只有尊重学习情境,我才能因材施教,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处理问题,我的历史课堂才能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九月将迎来新的高中历史课。这一次,我有了新的想法,因为抽象地谈论历史和历史,已经超出了大一新生的理解和能力。新课程可以从师生的自我介绍入手,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过程、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它是过去,但又与未来相连。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和未来。一个不了解自己过去的人,永远不会清楚地了解自己。一个不了解自己历史的民族永远是一个幼稚的民族。接着指出了基本的历史意识:①时空意识。年表法有三种:一是断代年表法,可根据情况询问学生,教师补充说明。二是年号和年表的方法,如唐玄宗元年、光绪三十年等,在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中广泛使用。第三,纪年律,基督耶稣的出生日期,在公元0年是不存在的。世纪算法,倒数第三位加1,需要注意BC的世纪换算。空间意识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地图集和插图。同时,纵向延伸、横向联系的整体时空观念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以重视和培养。(2)史料意识: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史料真实性的例子,有助于增加课堂的新鲜感,培养学生的知识意识。③历史观意识:历史观是根本的或总体的历史观,包括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然后,结合要求的教科书目录,对政治文明史的基本要素: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动、政治家进行界定。基本线索:ⅰ。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古代世界史主要研究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二。中国近代史主要研究侵华史、抗战史和现代化史;世界近代史主要研究英法德等国资本主义整体的建立。三。中国近代史主要研究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和外交成就;世界近代史主要研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这样可以和学生分享一堂独特的历史课,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缓冲和过渡到高中的历史学习,对必修一的学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为教材第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如果时机合适,在第一节课,我还可以和同学们讨论高中历史课我想学什么,怎么学。也许高中历史第一课讲什么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关注学生的成长,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如何克服老师一厢情愿,往往一无所获的矛盾心理。根据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可能是优秀的男孩。遗憾的是,周围的现实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学生时代注重分数,步入社会注重物质主义。很多时候,学生的困惑也是老师的困惑。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普通高中的老师们在做着平凡却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高中历史怎么教?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着教育的真谛——“千千万万个老师教人求真,千千万万个学生学做人!”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一堂历史课的灵魂。(十四中范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