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河北迁安出现过多少名人?

迁安历史名人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乾安县。迁安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荒凉的地方。尔雅有“四废”之说,将孤竹、北湖、西王母、日下视为四大最荒凉之地,其中孤竹即今乾安。在古代是被殷商封侯的诸侯国,名字“孤竹”取自古迁安的独特风光。据殷周记载,由于自然生态未被人类破坏,河北境内仍有许多原始森林。当时只有江南才有的竹子,在北方也随处可见。《冯伟齐奥运》诗:“遥望奥运,青竹尴尬”可证。所谓“孤竹”,就是一根孤零零的高竹。可想而知,古时候迁安一定有很多竹林。

孤竹是商朝疆域最北的诸侯国。商朝末年,这里有两位名人——伯夷和舒淇。这两兄弟是孤竹国最后一代王子。据史书记载,他们的父亲想把皇位传给伯夷,但是伯夷拒绝了,在父亲死后偷偷跑了,把皇位留给了弟弟舒淇。而舒淇不接受皇位,跑了。后来,两兄弟一起投奔,但当他们听说要砍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并尽力阻止它。在周武王摧毁了这家企业后,伯夷和舒淇去首阳山隐居以示抗议。因为他们没有吃苏洲,他们都饿死在山里。在儒家的原始经典中,伯夷和舒淇的正直得到了高度赞扬。关于首阳山在哪里,他们隐居在哪里,饿死在哪里,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在河东,有的说在陇西,有的说在祁阳。唯一的汉人许慎在《说文》中说,首阳山在辽西,汉代的辽西是孤竹之地,也就是现在的迁安。今天迁安城东南六十里确实有首阳山,离我二姨家的花家庄不算太远。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参观了这座山。当时山上有一座“齐一庙”,是迁安人为了纪念这两位最早的乡村圣贤而建的。

孤竹之地,周代称为灵芝,周树写“非灵芝”,《史记》写“荔枝”,《淮南子》写“灵璧”,其实都是同一个地方。汉代设郡。晋朝时,迁安曾一度大荣,因为鲜卑人段辽曾以此为都城,但时间不长。在唐朝,辽西一直是边境地区,是塞尔维亚人自卫的地方。因此,诗中说,“击其黄,皆其乐从树。当她梦见她去了辽西营地和他会合时,他们把她叫醒了。现在的“乾安县”名称,直到晋代才改。

迁安是个偏僻的地方,一直是战乱之地,所以文化一直比较落后。蜀叔、齐叔之后,历史名人少,多为武将。

三国时期,迁安有两位著名的将军。一个是公孙瓒,名字叫伯贵,汉末在河北打仗。他出生在迁安。原来是郡守手下的书辅(秘书)。他长得帅,嗓门大,果断,口才好,深得府尹赏识,成了府尹的女婿。后来公孙瓒去辽东做了长官。因为他用奇兵打败了鲜卑人的入侵,他被提升为卓君的军衔。由于屡建奇功,董卓被封为“奋武将军”,并被封为“后稷”。卓死后,公孙瓒成为河北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最后被袁绍打败,自杀身亡。见《三国与舒威史》卷八。

另一个是东吴名将韩当。韩当,也是迁安人,弓骑娴熟,筋肉甚丰。他曾经从孙坚那里建功立业,当过偏将军、中郎将、永昌太守。后来孙权封他为昭武将军、侯世澄。见《三国志·兀术》卷十。

北周将军宜丰,乾安人。他家几代都在北朝担任高官,祖上高远,胸怀宽广。曾为北燕辽西郡守,北魏赐长蛇公。他的曾祖父文怡也担任过冀州刺史。宜丰从小就从部队征伐。他以勇敢、果断和勇气而闻名。北魏永安年间,宜丰被封为魏明将军、骑将军等职。因为他屡建战功。后来,他在去征服的路上死了,享年五十岁。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魏太祖把威望托付给他,让弟弟和儿子做高官。参见《每周一书》第17卷。

唐朝的诸侯李希烈也是迁安人。他虽然在正史上是个小人,但却显赫一时,在当时朝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李希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反叛者之一。他的性格只是隐忍,但面对惨烈的杀人现场,他却能从容的喝酒大笑。李希烈反叛唐朝之前,手握兵权。为了安抚他,唐德宗封他为淮西节度使,不久封他为校礼部尚书、南平郡王。但后来李希烈反叛唐朝,成为文学之王,统领天下。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都被李希烈击败,威望震动朝野。最终朝廷几乎用尽全力打败了他。见《旧唐书》卷145。

晋代张,迁安人。当时迁安属,张在任翰林。当时金国正与宋朝对峙,宋朝议和。金国与宋之间的往来文书都是景仁写的,他的文采赢得了的赏识,并以院士、国史同道的身份晋升为学士。他是当时晋国的重要文官。参见《金石》卷84。

明朝迁安还产生了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三位战争将领。

一个是赵胜,字成功。正统年间,任永平卫都督,数次击败入侵的北寇,后任左都督,加太子护少,最后被封为长宁侯。见《明史》卷一七三《孙无聊传》附后。

第二个是周西,他的名字叫于婷。在明朝成化年间,他也是勇魏萍的指挥官。他因多次击败入侵的敌人而成为北方名将,深得明宪宗的信任和器重。后来,他奉皇帝之命,征Xi将军之印,镇守宁夏。一年后病逝,死前高喊“杀贼”。见《明史》卷174。

第三名是马勇,名字叫天玺。他魁梧、勇敢、足智多谋。极为可贵的是,他文武双全,不仅通晓兵法,还精通《左氏春秋》。明年间,驻遵化县,因攻寇有功,任连长。后奉命镇守辽东。在镇守期间,他爱民如子,鼓励农民,奖励商人,深受人民爱戴。后来朝廷调他到苏州镇守,辽东驻防百姓出城送泪,为他立祠。当时人们称赞他有古代好将军之风。见《明史》卷221。

清代,史书记载有两人迁居安。

刘鸿儒,本名艺鹭,顺治三年进士。康熙在位期间,历任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在朝廷影响很大。他多次拜见皇帝,对当时的税收和开荒提出了重要建议。见《清史稿》卷264。

高正,字东福,迁安人。但因为父亲在山东即墨做官,所以小时候在山东长大。光绪六年,中进士,授刑部都督。他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学者,致力于经学尤其是《春秋》的研究,对《春秋》的立意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曾在銮源书院讲学。见《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外史三》。高正的著作有:《春秋说》二卷、《董府笔记》一卷、《杂记》一卷、《郑洞府遗书》六卷。

近代以来,迁安出了两位杰出人物。一个是杨秀峰,乾安县杨团子村人,北师大出身。后来加入* * *生产党,留学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育部部长、国家最高法院院长。这个人和我家老一辈有关系:我姑姑,我爷爷的姐姐,嫁到了县的兰家,杨秀凤的姐姐也嫁到了他家(当时我家、兰家、杨家都是县里的大家族,在清朝也是好几代的荣誉),所以我姑姑和杨秀凤姐姐是妯娌。我爷爷和杨秀峰相识,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去兰家。后来,杨秀峰在土改时回家,以“欺行霸市”的罪名,亲手镇压了弟弟。我祖父是一个儒家思想很强的旧式知识分子,所以一直不赞成杨杀兄。

另一个是刘亚楼,乾安县耿庄人。年轻的时候,我参军入党。后来,我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空军上将。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迁安历史名人信息。

/章谷/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08

/f?kz=3857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