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东坡传记《桃花源记》的思考
熙宁十年,苏东坡任徐州知府。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官员。刚上任三个月,苏东坡就遇到了一场大考——洪水来了。由于黄河改道,徐州成了黄河旁的成卫。洪峰突然到来,大堤决口。转瞬间,方圆百里成了一片泽国。“9月份,水深达到了20英尺。水深一度超过了城里的街道。”在这关键时刻,苏东坡作为一州之主,日夜坚守在抗洪第一线。面对一些人仓皇出逃,导致城中大乱的局面,苏轼亲自在城门口劝解。洪水很大,人力不足的时候,苏轼亲自来到军营,向当地驻军求助。团结就是力量,洪水肆虐徐州45天后终于退去。危机解除了,但洪水对徐州人民造成的伤害,苏轼一定是记忆深刻的。苏轼为了一劳永逸地解除水灾,请朝廷请求拨款重修石墙,然后用实木加固堤防(为什么要用木头?估计经费还没有到位。)在外墙上,他主持修建了一座十余尺的高层建筑,名为“黄屋”。
为什么不叫红楼,黑楼或者振水楼之类更厉害的名字?这其实是有原因的。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木、火、土、金、水之间是一种逐渐克制和制约的关系,其规律是:木图科,土克水,水霍克,火金科,金克木。我们常说“敌人会封锁我们,水会淹没我们”。“每一条线都有其对应的颜色,而这恰恰象征了那种颜色的本质。”黄色对应土壤,黑色对应水。因为黄土有吸水的力量,土壤可以抗水,所以取名黄屋,其实就是防水的意思。
桃花坞代表了苏轼治水的成就。但苏轼在徐州任职期间,做了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比如关心犯人的健康和福利,亲自视察监狱,任命医生给犯人治病,这些在现代社会都是很人性化的,又比如他改革了军队的坏规矩。
“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家想做。”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不仅会想,而且愿意做的人。在这一点上,苏轼和王安石没有区别。他们都愿意做实事。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诗人和作家,但苏轼永远是群星中最闪亮的一颗。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有形的东西会化为虚无,但人的精神不会消失。它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并代代相传,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指引他们走向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