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战争的历史,两次战争是什么,世界大战又是什么?
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预言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其争夺霸权的“空前规模和空前激烈的世界大战”,并首次提出世界大战的概念,以引起全世界人民的警惕和防备。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1898年到1914年形成于欧美和亚洲。以世界霸权和掠夺为政治内容和目的的帝国主义政策的延续和斗争,最终导致了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恩格斯27年前的预言是正确的。1939年,德日意法西斯集团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是:
战争的政治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这是由帝国主义的性质决定的。帝国主义的政治内容和目的是世界霸权。几个大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如果这种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是一个例子。
(2)战争规模之大,危害之大。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亚洲和非洲进行,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进行。33个国家,6543.8+05亿人口卷入战争,6500万-7000万军队被动员,造成3750万军事损失,其中853万人死亡,664万居民死亡,直接经济损失l863亿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场覆盖了三大洲和四大洋。84个国家约20亿人卷入战争,动员了1.65,438+0亿军队。10多亿军民丧生,其中死亡5000万人,财产损失4万亿美元。
这场战争引发了一场革命。世界大战是奴役性的,掠夺性的,使人痛苦,必然导致革命。比如一战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革命产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摆脱了殖民统治。
联盟在战争中激烈战斗。帝国主义为了世界霸权而发动世界大战,战争的规模和战略目标是巨大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强大的战力。因此,在发动世界大战之前,大国必须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防守方也必须组成强大的国家联盟来对付强大的敌人。这是自古以来霸权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帝国主义时代,发动世界大战,这个特点更加突出。比如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主的协约国,集结意大利(战争爆发后退出协约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共同为一战而战;以英法俄为核心,组成同盟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联盟展开了一场再次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大斗争。在战争过程中,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25个国家先后加入同盟国。这场大战以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二战中,由德日意轴心国组成的法西斯集团为了争夺世界主导权,胁迫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加入其集团。19411 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举行东亚联合军事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和《中英联合防御滇缅公路协议》。中美英三国在重庆正式成立军事会议,加强对日作战协调。1942 65438+10月1由中、美、英、苏四国牵头,2 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利坚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到1945年5月,又有21个国家加入了统一战线。这为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世界大战”的概念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无论是美军指挥官大纲还是1962作战大纲,都将世界大战称为“全面战争”,并明确“全面战争”是“全面核战争”和“全面核战争”的同义词,是敌对核大国或联盟使用一切手段用核武器攻击对方国土的无限制战争。前苏联和官方著作都说,新的世界大战是两大阵营之间的“火箭核战争”,是一场“全球对抗”,包括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以达到“重大政治经济目标”。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早就准备打一场“扣扳机”的世界核战争。苏联和华约解体后,苏美两极体系崩溃,世界正在向政治经济多极化发展。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强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或停止的。只有消灭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才能彻底消除世界大战的根源和危险。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这是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由两个集团的帝国主义国家再次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场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早在1879年,德国就与奥匈帝国结成了对抗俄国和法国的军事同盟,意大利也在1882年加入了这一同盟,从而形成了被称为“三国同盟”(协约国)的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俄罗斯和法国对此迅速做出回应。1891 ~ 1893年,俄法同盟成立,英国紧随其后,组成协约国。就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了再次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65438+2004年6月28日,奥地利王储费迪南大公极力吞并塞尔维亚军国主义者,带着妻子去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暗杀。这一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7月28日,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视塞尔维亚为霸权前哨的俄罗斯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和8月3日,德国分别向俄国和法国宣战,原因是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英国曾经要求德国保持比利时的中立。被拒绝后,于8月4日向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爆发的。战争前后,六大洲33个国家,6543.8+05亿人口(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战争期间动员了约7000万人参军。
战后,欧洲大陆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一直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国、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军队作战;在东线,从北部的波罗的海到南部的罗马尼亚,俄罗斯军队与德国和奥地利作战;此外还有巴尔干前线,塞尔维亚军队在那里与奥地利军队作战。战争在陆地、空中、海上和海底同时进行,战场覆盖欧洲、亚洲、非洲、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欧洲尤其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北海是海上主战场。主要交战国战略政策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试图靠一两次总决战来决定胜负;基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战争第一年(1914),速决计划破产。在欧洲战场上,德军与英法联军打了“1914边境战”,法军南撤。德军推进到巴黎以东的马恩河地区,遭到法军大规模进攻(史称“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退守艾纳河前线。65438+10月9、6月间,英法联军为了迂回对方侧翼,进入法国北部的德意志河,继续机动,直到到达海岸。(历史上称为“下海作战”)。到6月11,整个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今年由于土耳其参战,最近开辟了新的战场;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远东战场出现。英德海军的主要战役是北海的两次赫尔戈兰海战(165438+10月)和南大西洋的马岛海战(65438+2月)。
1915年,由于预备役士兵和后勤保障出现严重问题,参战各国被迫将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战争的焦点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东普鲁士冬季战役(1 ~ 2月)、喀尔巴阡山冬季战役(1 ~ 3月)、格利茨进攻战役(5月)相继在俄军和德军之间展开。俄军损失惨重,德军取得胜利,深入俄罗斯,但未能迫使俄军退出战争。10年9月至6月,整个东线也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5月,意大利从协约国转入协约国,在奥匈帝国东南部开辟了新的战区。5438年6月+10月,保加利亚加入盟军后,德奥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塞尔维亚。
1916年,战事再次转向西线。德军局对法军进行了凡尔登战役(2月~ 65438+2月),英法联军对德进行了松木河战役(6月~ 165438+10月)。东线的俄军西南军也对奥匈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6-8月)。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西部进行了整个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海战。从这一年开始,盟军开始失去战略主动权。
1917年,德国被迫在东、西线转入防御,同时在海上展开“无限制潜艇战”,给英法海运造成极大困难。法军在艾纳河地区对德实施了“内维尔攻势”(4-5月)。法军损失惨重,英军单独对德国发动连续进攻,稳住了法国。9月,德国发起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65438+10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联政府宣布退出战争。在意大利方面,德奥联军进行了“卡波雷托战役”(10 ~ 11),迫使意军全线撤退。同年4月,当交战双方都陷入困境时,美国伺机加入同盟国。8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在同盟帝国主义的推动下,也对德奥宣战。
1918,盟军发起总攻,盟军崩溃。从7月到9月,西线的英法军队先后在德军防线上拉出三个突出部分。9月26日,盟军发起总攻。到6月11,协约国中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地利、匈牙利相继投降。165438+10月11,德国也被迫投降。历时四年零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期间,850多万人死伤,2000多万人受伤。交战双方的直接战争成本约为6543.8+0863亿美元。
战争为革命创造了客观前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从1919到1920,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举行。中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在会上成为列强屠戮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企图迫使中国承认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战争暴露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战争期间,飞机、坦克、潜艇、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大量装备部队,首次出现了集团军(军)战役。大战的经历对战后20年军事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总体战、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依靠坚固的战略工事取胜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这场大战经验的结果。
著名战役:马恩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一场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力最强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高峰期,世界上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与此同时,交战双方还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展开了战斗。二战的交战方是由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和由德国、日本、意大利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虽然中国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反意战争等反法西斯抵抗在1939年9月前就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是从1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带来的血腥杀戮和巨大破坏,早已体现在战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战争的结果是,法西斯主义这个人类社会的毒瘤被根除了。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战争的结果带来的。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直接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首次投入战争,并显示出巨大的杀伤力。二战的结果已经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二战对军事武器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雷达、喷气式战斗机、火箭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投入使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包括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的屠杀,日本对中国和朝鲜无数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对德国和日本平民目标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共造成5000万人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
著名战役:不列颠之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战役、攻克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