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鼻环的牛雕像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战国时期,带鼻环的牛雕像标志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表明牛作为代替人力的重要工具,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具体的历史意义表现在以下三点:
1,铁器得到了发展,逐渐取代了青铜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私有土地的发展和井田制的逐渐瓦解,表明奴隶社会正在向封建社会过渡。
3.牛耕技术在农业强国发展史上的意义是革命性的,是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因此也证明了当时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扩展数据:
戴鼻环的牛尊,是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铁器。
牛尊的头、颈、身、腿、臀等部位都饰有较为精细的云龙纹,给人以轻盈、飘逸、灵动的美感;
说明青铜器的装饰艺术既弱化了满足权力和祭祀需求的示兆功能,又强化了满足平民需求、关注人的精神需求的审美功能。
此外,牛颈口沿和中间洞口装饰的老虎、犀牛等动物浮雕,生动、天真,制作精美,无恶感。青铜器上这些动物形纹饰的出现,说明春秋晚期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反抗自然能力的逐渐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逐渐减弱,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和谐。
装饰艺术的这些变化反映了春秋末期人文主义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虽然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整个战国时期,铁还是比较稀少的。那时候的铁往往是铸铁,不是锻造的,所以又软又脆。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_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