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阳江依山傍海,千年浸润。经过一代又一代阳江人,他们创造了一片繁荣而优秀的土地,造就了源远流长、深厚而持续的阳江文化精神。阳江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基,放眼天下浪涛,兼收并蓄,将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融合升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漠阳江文化。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两手抓”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的方针,文化事业进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2007年2月22日,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成功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所在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基本建成,即将开馆。市青少年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2个省级流动图书馆、11流动图书服务点、7个流动演出队、61农家书屋,服务基层和公众。全市有1个群众艺术馆、4个图书馆、2个博物馆、4个文化馆、5个文化广场、48个文化站、283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民民俗博物馆、漆画展览馆、风筝收藏馆、民办“大明石”等。
建市以来,全市有160余名业余文艺工作者和16个校园文艺社团在全省范围内参加演出和评比,获得国家级奖项120余项,省级奖项280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2000余篇。旅游文化节、刀会、渔会、风筝节已成为阳江特色文化活动的永久品牌。阳江还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城”、“中国对联城”、“中国孔雀石之乡”、“根雕艺术之乡”等称号。
南有阳江,北有潍坊。阳江放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秋高气爽,纸鸮高飞,人去楼空。是每年民间最红火的一件大事。1991年,广东省体委命名阳江为“广东省风筝之乡”。1993年7月,中国风筝协会命名阳江为“中国风筝之乡”。
阳江制作的风筝种类繁多,有龙、板、软翼、硬翼、线轴、线、双线操作等,不仅放飞效果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大风筝之一,“百足”风筝长度可达100米以上。阳江在鸳鸯湖公园建了风筝展厅。
阳江是“中国刀剪之都”,刀剪生产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阳江刀剪以其锋利、美观、耐用而享誉海内外,涌现出十八子、尹莹、永光、盛达等知名品牌。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刀具中心均已落户阳江。五金刀剪生产企业占全国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60%,出口占全国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