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特产及地名介绍
北京有很多带龙的地名。粗略的说,有200多个。无论市区、郊区还是县城,无论山区还是平原,几乎任何一个区县都有龙地名。
北京的龙地名中,有街巷,如龙头井街、二龙路、上龙巷、龙家胡同等。有些是村名,如青龙桥镇、龙湾屯、龙门庄、贝隆村。有些是山的名字,如龙山、九龙山、盘龙山和古龙山。有的是水名,如大龙河、龙潭湖、白龙潭、龙岩泉等。有的是景区,比如龙庆峡、龙门涧、白龙潭、黑龙潭。还有的原本是寺庙、庙宇,演变成地名,如龙王庙、龙泉寺、回龙观等。这些有龙字的地名真是五花八门。这些龙地名只是今天正在使用的地名。其他龙地名已被废弃或改为历史地名,如龙庆洲。当时延庆县在辽金时名为歌山县。元仁宗出生在郡内的响水园,所以在元仁宗即位后,他将尕山县升级为州。因为过去的皇帝被视为“真正的龙帝”,皇帝的诞生和登基当然是喜庆的,所以把尕山县的名字改为龙庆州。明朝初年,隆庆州被废除,在永乐重新建立时,州名改为隆庆。也就是把“真龙帝”的“龙”改成了“盛世”龙,因为在明朝统治者的眼里,元朝的皇帝绝不可能是龙。虽然只改了一个字,发音一样,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明朝隆庆时期,为了避免明朝穆宗年号的禁忌,隆庆改为延庆。龙庆洲,元代地名,已成为历史地名,但其好名又复活,成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的好名。这是龙庆峡。
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你会发现北京的一些龙名可以组成一个地名龙。在已经消失的龙的名字中,有一个地方叫“一龙”,就是现在崇文区的山涧口街。虽然龙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很多龙的名字仍然可以形成今天的龙。北京现存的龙名中,哪一个可以组成龙?
首先是水龙头。大兴县礼贤乡有个村子。相传建于明代,名曰“龙头”。这个村名是怎么来的?原来,这个村子的北面有一座沙山,是历史上永定河洪水淤积形成的。这座沙山高四五米,占地十余亩。它像龙一样卧着,被称为“龙身”。后来在沙岗前建了一座庙。殿前有两个泉眼,像龙眼。当这座寺庙演变成一个村庄时,它就取了“龙头”的名字。另外西城区还有一条西北-东南斜街,名字叫龙头井街。据说这条街上曾经有一口井,名叫“人头井”。井边有一座古庙,香火不是很旺。清朝时大旱,滴水如金,但源头井水总是很旺。有一天,有人来井边挑水,看到井里有个水龙头在晃动,好像在吐水。消息传开,人们争相观看,于是人头井改名为龙头井。原来的古寺也改成了供奉龙王的寺庙,香火鼎盛。其实井里没有水龙头,只是太阳穴上的吻倒映在井水里,形成了水龙头。有同志根据出土墓志铭研究,认为龙头井这一名称是由龙道乡演变而来的。龙道乡是唐代幽州市北郊的一个地名。唐幽州城位于今天的广安门一带。龙道和龙头发音相近,所以说龙头井是由龙道乡演变而来的,比较可信。就这样,龙头井这个名字由来已久。
龙头上有龙口,龙眼,龙角,龙须。北京的龙地名中,除了看不到龙角,还真的有龙眼、龙口、龙须之类的名字!昌平县高垭口乡小年村有一处常年泉水,名为龙眼泉。门头沟区大禹南边不远处有个水库。它的名字叫龙口水库,它的口也是口。崇文区著名的龙须沟从天坛的北面和东面流向北京城外的东南面。这条龙须沟大概就是古高梁河下游的老路了。大概是因为北京是明清两朝的首都,也是自称“真龙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这条河道也就有了龙须沟的美誉。解放前,这里是一条臭水沟,污物漂流,蚊蝇滋生。解放后立即彻底整治,变成了一条清水沟。人民艺术家老舍以这条沟的变迁为题材,写出了著名的剧本《龙须沟》,然后拍成了电影。虽然现在龙须沟改造成了一条地下河,但其上部和两侧新建的街道和居民区仍以其命名,如龙须沟路、龙须沟北里等。
龙头在龙身上。在北京的龙地名中,贝隆村和龙骨山与龙的身体有关。贝隆村位于海淀区西北部,金山以西,因山形似贝隆,故名。古龙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山,位于房山区周口店的西部。因山上盛产中药龙骨而得名。这些龙骨是怎么来的?众所周知,大约在50万到60万年前,在这座小山上的天然洞穴里,生活着一个原始人类,那就是“北京人”。大约1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新的穴居人。大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也生活在山顶的这个洞穴里。北京人、新东人、山顶洞人都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他们死后,他们的骨头留在洞穴里,变成了化石。同时,他们捕杀的大量动物骨骼也堆积在洞穴中,成为化石。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古人将这些化石误认为龙骨遗骸。这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因为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他们在山上的洞穴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几十万年,所以这座山上出产很多龙骨,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古龙山。自20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北京猿人头骨化石以来,龙骨山便享誉海内外。因为这里是北京人、穴居人、穴居人的故乡,也是研究古人类和古脊椎动物的科学基地。
大家都知道龙有四只爪子。而北京的龙地名,只有两个跟龙爪有关,一个是宣武区的龙爪槐胡同,一个是陶然亭公园西边朝阳区的龙爪树。在小红门以北,这两个龙地名的由来显然与树的形状有关,也就是说,龙爪槐胡同曾有一棵长得像龙爪的槐树,但龙爪树村到底长了什么树,单从地名上看不出来,所以肯定也是。因为倒蝗的树形真的很像龙爪。
既然北京的龙名有龙头、龙嘴、龙眼、龙须、龙骨、龙背、龙爪,这不是地名龙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很自然的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这么多龙的名字?我们得从“龙”这个词的含义上找答案。
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生活在大海、河流或深潭中,能造云造雨,造福人类,所以人们崇拜它,迷信它。哪里有深潭,哪里有清水,人们就叫它“龙潭”。凡是泉水丰沛的地方,人们都视之为“龙泉”。有深谷出口的地方,人们称之为“龙门”。河流经常泛滥的地方,人们就在附近修建龙王庙,祈求龙王保佑。这也是北京有很多龙的名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龙的气派,才成为封建帝王的象征。过去皇帝自称“真正的龙天子”,皇帝的后代称为“龙公子”。因此,一些与封建帝王有关的地面物体,往往以“龙”字命名。比如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公园里昆明湖的岛叫龙王庙。昆明湖东侧的水闸叫二龙闸。昆明湖西北的拱桥叫青龙桥。又如,明十三陵的门外两侧各有两座小山,就像两位将军,哼和哈,守卫着陵区的东南门,这两座小山就取名为凤山和龙山。南苑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是皇帝打猎游玩的地方。因此,发源于园内或附近的南北两河,分别命名为龙河、凤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于北京是辽朝的都城,金元明清都建在这里,所以北京的龙地名比其他地方的龙地名越来越集中。
上面提到的这些龙的地名可以组成一条“地名龙”这条龙虽然是畸形的,有两个龙头,两个龙须,一个龙眼,一个龙背,一个龙骨,两个龙爪,但是它有着超凡的技能和神奇的力量,它的技能和神奇的力量也是通过龙的名字透露出来的。首先,它可以改变很多颜色,是一只变色龙。有时白色,卧密云县白龙潭。时而黑,隐于密云黑龙潭。有时候是黄色的,在石景山区的黄龙滩兴风作浪。时而蔚蓝,在石景山区的青龙湖,云聚雨转。有时会变红,延庆县有红龙潭。有时会变成金色,所以平谷县有金龙殿。北京的龙这个名字虽然颜色多变,但以黑白为主。所以北京的白龙潭和黑龙潭也是相当有名的。白龙潭被选为北京十六个新景点之一。这里就不多费口舌了,不过我还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黑龙潭!黑龙潭位于密云县石城子乡西北。这是一个四公里长的峡谷,原名鼓楼谷。相传古时候白龙和黑龙是兄弟,都住在白龙潭。长大分开后,老实的哥哥黑龙主动把白龙潭这个好地方让给了弟弟白龙,自己一个人来到了鼓楼谷。那时候的鼓楼谷一滴水一寸草都没有,到处都是荒山秃岭,黑龙是白挑水种草。大溪山上的云梦老祖看这个小伙子憨厚勤劳,就送给他一条银带和18颗宝珠。这条银带就是鼓楼谷河。虽然只有20里长,但落差800多米,沿途积水堆成十多个深潭,宛如一串圆球。黑龙潭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场景叫“龙劈石”,是两块巨石,各有一个房间,中间有一条4米长、70厘米宽的天然通道。这两块巨石本来是一整块石头,但是有一年发洪水的时候,黑龙由水路下山,被这块巨石挡住了。愤怒的黑龙借助雷电之力,举起利爪,震动群山,将其一分为二,形成一大奇观。
北京的地名龙,不仅是变色的龙,还是畸形的龙。有时它游累了回来就不动了,变成了卧龙。门头沟区永定乡有卧龙村。当地传说,村西南的山头是一条石龙的头,它的尾巴在戒台寺,龙头靠近永定河,就像一条石龙伸着头在永定河喝水。人们称这座山为卧龙岗,村子也因此得名。有时它很活跃,起飞了,所以东城区南池子街西就有飞龙桥胡同,因桥而得名。附近曾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桥,名为飞鸿桥,清代改称飞龙桥。这座桥由汉白玉建成,造型优美,独具匠心。桥栏杆上雕有狮、龙、蛙、鱼、虾、海洋动物等,并刻有水波纹图案。桥南北两端有飞虹牌楼,东西两侧有天光亭、云影亭;桥北有假山,山下有秀洞,山上有干云殿,殿两侧有徐灵阁和玉峰阁,真像一幅山水画的杰作。可惜今天看不到这种美景了。只有这条飞龙桥胡同给人无限遐想。有时它蜷曲起来,变成了石景山区的盘龙山。现在山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山脚下有丰富的磨石、页岩等资源。著名的法海寺就隐藏在盘龙东南的山腰里。寺庙中的明代壁画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已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的地名龙有分身之术,最少一分为二,最多一分为九。一分为二,就成了二龙门、二龙路、二龙岗等地名。二龙门位于颐和园东墙之下,是昆明湖的两个水门。因雕有两个龙头,故名二龙山,附近村庄也叫二龙山村。二龙路在西城区的中部。据说在明末清初,太平桥以东、比才胡同以南、大木仓以北都有水坑和洼地。清中叶,郑和佛寺等建筑相继建成。所以水坑逐渐缩小,俗称二龙坑。民国时填坑修路,故名二龙路。一分为九,化为九龙山。九龙山位于门头沟,属于太行山山脉。山的每一边都有四个山脊蜿蜒而去,就像八条背靠背躺着的龙。另一条“龙”下山,到达永定河。九龙山下有丰富的煤层。1962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九龙山林场,现已发展成为近万亩的林区。另外,在朝阳区左安门外化工路西口,还有一座九龙山。据《陈语安略》记载:“九龙山在南定永胜桥北岸,凉水河土于乾隆至乾隆间疏浚。从西到东,它大约有三英里长,高二到三英尺不等。委员会曲折如游龙。周围种一万株桃柳。”这九龙山是人工堆砌的。它已经不存在了。
北京的龙这个名字还有凿石劈山的神奇力量,为人们创造了美丽的风景名胜。龙庆峡和龙门涧就是两个例子。先说龙庆峡。去过延庆县龙庆峡的同志,可以欣赏到北京有“小漓江”之称的风景。龙庆峡水库高耸的大坝连接着两座山,宽度有四五十米。大坝就像一把巨大的白色锁锁住了龙。登上大坝俯瞰北方,墨绿色的水面倒映着群山和白云。东西两座山如刀一般挺立,高数十尺。“龙庆峡”可能就是以这个峡谷命名的。过了船,就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感觉。水如丝带,弯弯曲曲,山不转,仿佛没有尽头。山的每一个转弯处都是一处风景。千姿百态的山石,犹如出鞘的宝剑、大锤,昂首挺胸的老虎,扭着头的大象...因此,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将它们命名为“如来山”、“鸡冠子山”和“金缸山”。龙门涧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闫家台西北。有长江三峡的险峻崛起,有桂林的秀美风光,有匡庐的飞瀑,有黄山的叠泉。因此,人们以“燕京三峡”、“京西小桂林”、“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等赞誉来赞美龙门溪。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等到你参观龙门溪后再看那里的风景。
为什么北京的地名龙有这么大的魔力?因为它有一个法宝,藏在房山区的一个山沟里,这个山沟就是龙宝峪。
北京的“地名龙”还是恋爱专家!它曾经爱上了一只老虎,昌平县的龙虎台就是他们相爱的地方。大概是因为老虎太凶,龙最后抛弃了它,选择了凤凰。这对龙凤夫妇几乎形影不离。他们有时在十三陵约会,所以十三陵东山入口外有龙山和凤山。有时在大兴县的田野里奔流,所以大兴县有龙河、丰河。热恋之后,他们又成了夫妻,定居在宣武区法源寺附近的“龙凤里”,过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