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岗镇的历史演变

卫城、樊城堆、武城等许多遗址表明樟树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早在4500年前,樟树地区就有原始村落定居,以农业生产为主,渔猎为辅,有制陶和纺织手工业。商代中期以来,出现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具有中原文化和古越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并开始有文字。到春秋战国时期,村落遍布小江、女溪、孟河、陈翔、巫溪两岸,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樟树先后属于吴、越、楚。秦简新干县,辖甘阳,现为樟树镇(樟树镇1988撤销),樟树地为新干。自汉高祖六年(前201)起,樟树地分属新干、程健、宜春三郡。东汉钟平二年,分析宜春位于汉平郡,郡治于樟树西南的武平卫。樟树地属新干、程健、汉平。三国时,孙吴改汉平为武平。隋开帝九年(589),新余省入武平;开皇十一年,武平入宜春;皇帝在位十八年,春天宜设新重庆。唐武德五年(622),重修为高安。同年取樟树西南太平卫为郡府,置石屏县。武德七年废,入新余郡。在此期间,樟树属新甘、建都(今高安市)的部分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而属宜春的部分则被划分为汉平、武平、石屏、新余等县。

五代南唐二年(938年)八月,高安建安乡、修德乡被削,新干崇学乡建清江县,谭笑镇(今临江镇)为县令,直属于镇南军管辖。南唐宝达十年(952),高安县升为云州,清江县改为李云州。北宋淳化三年(992),清江、新干、新余分临江军,清江为夷国王郡。北宋第三年(1066),新余的茂才乡、思贤乡划归清江县,县界由三乡增至五乡。元十四年(1277),临江军改临江道,明洪武二年(1369),临江道改为临江府,辖清江、新县、新余三县。到了清朝,府县还是隶属于明制。民国2年至民国14年,属庐陵路;15年至民国20年为省直属;从21到民国38年,先后属于第一、第二行政监督区。1930至10+010在临江镇成立县苏维埃政府,由湘鄂赣边区特委领导。6月1949,清江县人民政府在樟树镇成立(同年7月15迁至临江镇,3月27日迁回樟树镇,1950),隶属南昌地区专员公署。1959 65438+10月1,改为伊春专员公署(今伊春市)。1988 10 10月26日,清江县撤销,樟树市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