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经济概况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9元,比上年增长10.8%;人均消费支出8972元,增长6.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8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852元,增长22.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73元,比上年增长14.9%;人均生活支出3650元,增长10.7%;人均住房面积30.85平方米。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8万人、21.1.00人、4.76万人、5.5万人和1.66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30万人、1.87万人、0.08万人和0.06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241.4万元,增加4332万元;支出53699万元,增加12104万元。全市城乡低保对象30886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149人,农村低保对象22737人。收养社会福利单位7个,收养人数1152人。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历史上曾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临清已形成纸及纸制品、铜加工、棉纺织、轴承、汽车及工程机械、特钢及钢材加工、农机制造、食品及医药等八大特色产业和一批名牌拳头产品。
截至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7家,同比增加61。主营业务收入460.97亿元,利税48.97亿元,利润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2.61%、25.6%。工业投资完成80.65438亿元,增长36.5438+0%。利税超千万元企业40家,其中利税超亿元企业8家,分别增加7家和1。中冶纸业银河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全国同行业经济效益前十名,山东奥博特铜铝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铜管加工企业,三和纺织集团进入全国色织布行业前三名,蜡染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民营经济撑起了临清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以轴承加工、棉纺织、农机制造为主,电机、木材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轴承加工业成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个,聊城技术中心5个,省工程R&D中心4个,省著名商标9个,省名牌产品15个,国家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国家火炬产业基地2个。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轴承之乡”、“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山东省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到2014年,临清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临清是武术训练的发源地,山东快书的发源地,金瓶梅的背景。是著名的京剧、轴承、字画、武术、咸菜之乡。
山东快书
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一带,流行于山东、华北、东北等地。它是一种有1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一个人拿着两个铜钱在说唱,节奏比较快。打竹板也有用,称为“竹板快书”。句法基本是七句话,说的是平实的英语。曲目分三种:单段、长书、书帽。传统歌曲《宋武传》和《鲁达除疤》影响广泛。到2014年,临清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1620人。普通高中4所,9201人。初中21,学生17382人。小学105所,学生4532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2人。* * * 6项市(地)级以上重要科技成果。共有282项专利申请和286项授权专利。
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各级标准化学校69所,连续4次获得聊城市教育综合督导一等奖。截至2014年底,临清市共有健身房1个。2013年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 * *奖牌4枚,其中金牌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