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是冠军,第二名是第二名,第三名是探花。起源是什么?

状元、第二名、探花的由来,是根据古代官员的经验,久而久之流传至今。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前三名成绩的进士,被封为状元、第二名、探花。

唐代科举考试后,考官要把录取档案交给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诉状,报皇帝批准。这个投诉当时叫“庄头”,后来改名为状元。

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是唐武德五年的孙,最后一个进士是清光绪三十年的。最年轻的状元是656年的苏贵和673年的郭,两人都在18以下。

尹姝是唐代最年长的学者,一生参加了几十次科举考试。直到70多岁的时候,他才自荐成为冠军,实现了成为no.1的夙愿。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女皇帝武则天,但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却很少。

上一次科考,共1282年,共录取文学状元654人,武学状元185人。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傅山香参加了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成为女状元。

中状元号为“大奎天下”,因是殿试第一名,故又称“殿元”。因居三丁家之首,故又称定远。

“第二名”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中得进士第二名,第二名没有状元厉害,状元只能由第一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