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是什么意思?

感受温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表现为热盛,易化燥为阴伤。包括多种外感急性发热,如风温、春温、夏温、湿温、秋燥、暑热、冬温、温病、温毒、大头瘟、咽喉肿痛等。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温病相关的记载。《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承气汤是后世治疗伤寒的基础。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温病学未能摆脱轻度伤寒理论体系的束缚。

晋代刘和坚在《伤寒初论》中倡导辛凉解表法,创立了“寒凉派”。明代,吕望进一步区分了伤寒和热病。吴有科认为温病的病因是一种敌对,这标志着温病学理论的建立。

清代叶创立了和的辨证理论,阐明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推动了温病学的成熟。

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创立的,将温病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四个阶段。卫分证是温病的发病,属表,病情较轻;气分证是温邪由表入里,邪势勃发;营血辨证是邪热加深、阴血耗竭、精神损伤的关键阶段。

运用温病学原理和方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肠道伤寒、肺炎、麻疹等现代医学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