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到唐朝,700年的贵族门是如何消亡的?

士族出现在东汉时期,到唐朝灭亡已经有700年的历史。士族灭亡的原因是隋唐时期举行的科举制度。事实上,士族是皇室和贵族的统治模式。科举制度实行后,开始成为皇权,与士大夫共同治理世人形成的官僚统治模式。所以到了唐朝,两种模式被取代,这也是士族随唐朝灭亡的原因。士绅门阀的兴起,其实指的是门阀,是人们家庭出身的功德和阅历,是世代为官、有权势的贵族家庭。士族产生于东汉,在魏晋和曹操控制下最为盛行。门阀世家流行的原因是曹魏时期实行的九品制。因为九品中正制选拔的官员只看家世,所以出现了上品无贫,下品无士绅的统治局面,直接导致了世家大族一家独大,通过相互联姻相互扶持。

汉末南北朝时期,皇室非常重视扶持世家大族,尤其是当时范阳的吕氏、清河崔氏、郑、太原王四大世家。正是南北朝后期,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导致了世家大族的衰落。但是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地域的划分,贵族家庭重新崛起,形成了四大家族。于是就形成了当时所谓的五姓七宗。

科举制度的完善加速了世家大族的灭亡。到了唐朝,那些世家大族甚至看不起皇族李。唐宪宗曾经想在贵族家庭中选一个女婿,为他的女儿招一个妻子,但是没有一个贵族家庭愿意和公主结婚。唐太宗和李世民即位后,对世家大族的影响越来越大。权势地位逐渐提高,唐深刻意识到宗族对皇权的威胁,为了打破士族的垄断。到了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从差生中选拔官员,逐渐取代士族子弟。科举制度的完善是将士族引向文官制度的过渡,文官制度是士族衰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