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法华塔的历史渊源是什么?详细谢谢。
法华塔建于南宋禧年间(1205 ~ 1207)。当时,它还被称为“李安琪城”。十年后,嘉定设县。
这座塔是县城建筑的中心,因为它是城市的最高点,在东西南北四条街的中心。
塔建成后,第一年重建(1308)。
几经盛废,明代万历年间损毁尤为严重,只剩下底层比较完整。
万历三十六年(1608),知县陈以远集资重修,仍复建七层塔,四面壶门,砖木结构,高40.83米,每层平座、栏杆、腰檐,层间飞檐翘起,檐铃垂下,风铃大作,清脆悦耳。
“金沙落日”是当时嘉定的文化景点之一。
明末书法家、嘉定四先生之一楼鉴题写“法华塔”匾额。
塔传到民国时期,又枯萎了。民国十三年(1924),市民戴思恭集资大修,将底层游廊、各层腰檐栏杆、七楼顶部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嘉定人民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嘉定县* * *决定联合拨款近200万元,对倾斜严重(中心位移达120 cm)的法华塔进行修复,并对周边居民和商铺进行搬迁。
2月,先对塔楼下的地宫和六层塔室中的壁龛进行清理,清理出宋以前的古钱币、元代钱币、玉人、玉雕动物、石像、银盒、青铜器、瓷器、古籍等数万件宋元明时期的文物。
修复期间,一批当代珍品“世纪宝鼎”子鼎、展现修复前法华塔风貌的高档紫砂茶壶、“申光”镭射玻璃、“三阳开泰”精品瓷器、“清代寿山石对章”邓散木印章、银质2000型桑塔。
嘉定法华塔1(17照片)以汽车和金灯泡模型、南翔小笼包玉雕、金盾、银灯、雕竹、黄杨木雕等为特色。,被关进了地宫。
1996年底完成。经经纬仪测量,塔身总体“直立”,符合规定要求。而且恢复了古塔固有的典雅,为其设置了立体泛光照明,让“四角发光”的传说成真。
每个塔楼都有楼梯,可以俯瞰整个城市。
蜿蜒的小河、幽深的街道、塔下古朴的老房子,构成了嘉定的一景。
嘉定法华塔传说:俗名文笔峰,意为祈福科举中国风。
法华塔旁边没有寺庙,高高地矗立在繁华的街道上。
有一个传说是嘉定建了一座塔。
据说当时嘉定文人之名衰落,于是有人提议在横沥河和李安琪河交汇处的街道上建一座塔,取名法华,寓意能让人获得佛般的智慧,激励文人上进。
塔建好后,嘉定真正成为了“枝名”,于是宝塔被视为嘉定文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