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重庆寺新余市重庆寺

宝殿留云,禅闭门遮月。

聂鹏

江西新余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杰地灵。它不仅有着比建县更悠久的佛教传播历史,而且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随着佛教东传,佛教在中国赤县遍地开花,新余地区也沐浴在佛法的芬芳之中,以至于高僧大德、法门龙族层出不穷,著名的古刹、佛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中最著名的是重庆寺,一座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刹。

诗人傅若金称赞新建的重庆寺景色庄严奇妙,如“柱明如蛛网,紫罗兰映玉台”,“锡飞于晨中,花开于昼间”。元末仁辰年(1352),寺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了原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毗卢阁、华玉台及左右钟鼓楼。东边的兰亭书屋和西边的玉山山是最成功的城市。市民有联曰:“龙泉寺孤山接郭,花语堂至空月钟。”

明朝初年,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风尘男子和一个秀才相识,一起合作修毗卢阁。这位清洁工是窝溪里的张的儿子,是块石头,自然舒适,风格古朴;且禅定自足,如来证如来果。他当时是寺庙的住持。这个故事里的书生叫张谷,是大理寺的一个青年,还没有做官。因为经常来庙里,所以碰到了石头。洛克总说,“和尚(自称)挺了解人的。”张谷被劝好好学习,不懈努力。张谷佩服他的真诚,就把庙里的毗卢阁作为歇脚之地,刻苦学习。从那以后,岩石对张谷更加客气了。很快,张谷考上了,但颜还是希望张谷能百尺竿头,让自己的学识和谋略得到验证。宣德四年(1429),张谷再次考中进士。亲秀才琼林宴后,岩石甚至留下了一句话留作纪念。但张谷虚心谢绝,说:“名人堂的位置从来没有扩大过,龙象也从来没有费心加饰。”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而且县里的先生们都已经以诗传师佛了,那还有什么目的呢?岩石说:我进了一扇空门,但我的名字不值得!再说,我于先生虽然不说有一个认识人的哲学家,但我也不能把认识这个词传下去,“让后人进行哲学思考。”由此,两人共修毗卢阁,以示不忘。张谷捐钱给工匠,岩石负责施工。几个月之内,它就完成了。游览时,可以看到毗卢阁与前面的大雄宝殿相连,西面是木鱼山,后面是花语台,东面是兰亭书屋。四边相连,很自然。张忍不住了,握着岩石的手,说:“我在老师之前就住在这里,现在还把这里当成老师的安息之地,就是写这个熟人,快了吧?”岩石说:“石头必须被雕刻才能不朽。”于是张谷写了《重修毗卢阁碑文》,在毗卢阁前刻石。

后来,有一天晚上,仆人张春登上毗卢阁,在重庆寺题诗赞美毗卢阁的日落和月圆美景。有句话叫“登林踏亭合拍,月上见云非异乡”。崇祯年间(1628-1644),武当宫建在殿后。明末清初,屡战屡败,寺庙十座,一两座。康熙年间(1682),又发生了一场大火,所有的古迹都被抢购一空。冀州高僧康熙帝丁卯(1687)曾在此驻防,毗卢阁最早修复。次年,英雄殿及前殿上下左右回廊加高,山门佛像焕然一新。同时,手植树木,增加供养田地,并重新种植猪和龙,作为寺庙到龙山的分支,以为寺庙环境。康熙五年春(1698),知县李廷宰在西寺旧址建亭。有一年夏天,李廷宰下乡劝农教桑,来到寺中,诗兴大发,他称赞寺中景色,说“青山绕禅,竹林千杆静法王。”此后,张知县重修了山后的涵碧阁。张对佛学有很多体会。有一次,他在庙里,读了和赵写在墙上的诗,就按照赵的韵写了四首合唱诗。诗中以景抒情,有一些富于禅意的好句,如“露离清处远,花无声香”。因为重庆寺是天地精致大气的钟声,历代都是新余县的胜景,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客,留下了的许多绝句,如“霜气欺人使菊花老,你的声音萦绕不去不忍回”(《过重庆寺墙》)和“庭院满绿帘玉版,人间满花雨”(《吴》)

中国近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出生于新余,早期作品均以重庆寺庙为背景。他以“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为指导原则,在传统与创新中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开创了中国“中国画”流派的新时代。

2001,新余市将重庆寺迁至城北仰天岗九龙坡,四面环山,气势奇妙。同年6月,应邀来到新余主持重建工作。感谢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我寺公、海内外各山长老、渝水区佛教学者林等十位谭跃信众的积极支持。2002年底,一期工程(大雄宝殿、斋堂、僧寮、海慧塔)完工,二期工程(天王殿、山门、钟楼、七宝池)于2005年完工。目前有20多名常驻僧人。为了提高僧人的素质,选派了几名年轻僧人到福建和广东的佛学院学习。寺院里的和尚不仅坚持早晚做功课、上课、坐香、念咒、出坡,还注重自学念经、念佛。寺庙管理严格按照丛林法规逐步完善。几年来,在搞好寺庙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

2005年7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易成长老到重庆寺,得到他的赞许和敬仰,并题写对联:“崇祖训筑丛林龙泉新址开佛域;庆生立时,古寺复兴,圣钟敲。”

重建以来,经过两寺和谭跃信众的积极努力和支持,被评为省级“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列为省级重点寺庙,成为新余佛教繁荣发展的重要典范。

附:重庆寺游姬友诗集;

一、《傅若金关于重庆寺的诗》二首。

“环闸平于市,再立新功;云外敛斧,阳光下开楼;柱明蛛网,紫罗兰映玉台;非常了解龙象法,最后靠柱子。

韩隐繁荣危楼,金轮转大车;就像项燕是一个国家,和尚在家里;半脊晨飞锡,终日阴雨;林泉浑去纹身,市里突然怀疑起功劳来。"

二、《张毗卢阁与哥哥鹅山的诗》

“辽阔的春郊夕阳西下,雨过花满楼;攀林踏亭招同调,步步见云非异乡;东观河,分燕尾服,西来一路绕肠;百年难遇才闲,多少闲人忙。”

三、《张斋渝寺玉潭子壁赵韵四》:

“但近城,静是蓬莱;第二扇门虽然闲置,但有三条路径可以打开;天心不易拉,法力难回;本来借莲花台,下了一会儿雨。

留在西郊之外,和和尚在一起;清远处露,静中花香;热梦禅床冷,闲忙;晚上祭坛上有祭品,灯光蜡烛辉煌。

钟声宁静,万物皆明;西土无生灭,人间有耻有荣;晚上坐着看星星,盯着墙;最在意的地方是和尚窗明几净。

竹院阴青翠,花宫不饰墨;无仙佛分,一马牛呼;山月窥人枕,荷风袭客;我敲坛已经五天了,从没这么好过。

四、《张中影渝寺步壁韵》:

“寻幽径出乡,林中疏,竹中隐;扫去落叶的无尘痕迹,像墙衣一样传播新诗;霜气欺人催菊老,唤客见云菲;我知道我在堕落的牢笼里,半天都舍不得回。”

五、《李廷宰夏出西郊看雨去重庆庙诗》:

“为了请农桑去佛场,果洛经过寺门荒;青山环抱禅,翠竹静,王者静;云阴热,坐后神定香;夕阳催你到处骑,听钟声引你走向繁华。”

六、《重庆寺诗》作者查世柱:

“紫阁高寨最上游,暂享驻周宪;惠兰在色界山是户,翠冷禅关竹在楼左右;心有闲知佛性,宫无杂事收拾;我不知道谁能厌倦宣面,但在这里忘机是不自由的。”

七、吴《第一春餐渝禅林》:

寻香是问古唐兴,郭外风光光凝;院中满是绿帘玉盘,雨界有金绳;隐居不厌食无肉,为何不在诗里找个和尚?一股米香的厨房心境,已忘尘网。"

八、《和用其朱锐诗》:

“蒙山崎岖,丽水茫茫;颜瑜揽胜,古佛场精选;地上弯弯曲曲,一排排种着竹子;在自己这个年纪,我年轻;拔双玉,藏西堂;高空凌云,似两只凤凰;餐式含露,展翅飞翔;老城叫嘉祥;天子圣,邓崇君善;视,被扬;我是谷中女侠,满身箱子;当政府和平时,人民只有嵇康;神是镜子,草木是篇章;与感情一起变质,与道德一起合作;瑞鹰之昌,又名孔璋;赠诗以纪,而酬之。”

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翼城长老题写对联:

崇祖训练在密林中建龙泉新址开佛域;

在庆祝的时候,古老的寺庙受到管制,神圣的钟声复活了。

1.新余重庆寺的历史

新比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有着悠久的佛教传播历史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而重庆寺是新余佛教文化的象征,是新余佛教禅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重庆寺原位于新余老县城西门外百步的新余钢铁公司苗圃内。是新余仅存的佛教建筑,清代斗穿单檐木结构。

重庆寺的祖师住在隋朝新余县,姓唐明兴。也许他是一个门外汉,也许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供应者,或者两者都是。当时江西是禅宗的中心,仁寿(601-604)年间,禅宗三祖在冀州向四祖宣讲布衣法,与新喻相邻。道信在江西生活了20多年,曾在冀州开法传教。四祖受服法后的大业(605-618)期间,唐兴捐出自己的房子,改建为寺庙,取名唐兴寺。宋开宝(968-976)改名安和寺,太平五年、兴国(980)赐名“重庆寺”。因寺在龙泉附近,故又称龙泉山。元代中后期,修复了重庆寺。诗人傅若金在他的两首游记中,用一种新的比喻赞美了新建的重庆寺的庄严和奇妙的景色,即“蛛网明柱,紫罗兰映玉台”和“晨中脊飞锡,白日落花雨”。元末仁辰年(1352),寺毁于兵刀之乱。明洪武三年(1370),复建原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毗卢阁、华玉台、左右钟鼓楼,东有兰亭书屋,西有玉山,为最成功之城。市民有联曰:“龙泉寺孤山接郭,花语堂至空月钟。”赞美重庆寺的古色古香,月色之美,钟声之美!

当时的佛寺还起到了补充教育的作用,寺庙往往是穷书生努力学习、圆梦的地方。张谷,新余著名历史人物,曾任大理寺邵青,与佛教寺院,尤其是重庆寺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出尘之人与读书之人相识相知,携手修复毗卢阁的故事。出尘之人是明初重庆寺的一位方丈。他是潮溪的一个张公子,一个摇滚,安逸,有古人的风范。他禅定自足,证得如来果。张谷做官之前,经常来庙里,认识了岩石,和它变得很亲近。岩石经常劝张谷好好学习,不懈努力。张谷理解并欣赏他的真诚,顺从他的意愿,更加努力地学习。宣德八年(1433),张谷考中进士。后两人共修毗卢阁,以示不忘。张谷捐钱给工匠,岩石负责施工。几个月之内,它就完成了。游览时,可以看到毗卢阁与前面的大雄宝殿相连,西面是木鱼山,后面是雨花台,东面是兰亭书屋。四边相触,别出心裁。张忍不住了,抓着岩石的手,说:“我在老师之前就住在这里,我以为老师休息会不愉快,就是写熟人!”岩石说:“石头必须被雕刻才能不朽。”于是张谷写了《重修毗卢阁碑》,在毗卢阁前刻石。

后来,仆人张春曾在傍晚登上毗卢阁,并赋诗赞美“夕阳照重庆寺,明月照毗卢阁”的美妙景色。有句“登林踏亭引同调,踏月看云非异乡”。崇祯年间(1628—1644),修建武当宫和寺后。明末清初,屡战屡败,寺庙十座,一两座。康熙丁卯年(1687),冀州高僧玉璞驻此,毗卢阁首次修复。次年,英雄殿及前殿上下左右回廊加高,山门佛像焕然一新。同时,手工种树,增加供养田地,重新种植猪排骨,作为寺庙风水到龙山的分支,被认为是寺庙的地盘。康熙戊寅年(1698)春,知县李彦宰在西寺旧址建亭,其间植树凿池,下班后不时来寺中消遣。这样,重庆寺就成了政府官员参观的地方,政治地位高于其他寺院。一个夏日,李彦宰下乡劝他教农桑,顺便来到寺里,满身诗意。在《出西郊观雨夏至重庆寺诗》中,他盛赞寺景:“青山绕禅,翠竹千杆。”此后,张知县又重修了山后寒亭。张对佛学有很多体会。有一次,他在庙里读了孝廉赵题在墙上的诗,就按赵的韵序写了四首合唱诗。诗中以景抒情,有一些富于禅意的好句,如“露离清处远,花无声香”。因为重庆寺是天地灵气之钟,所以世世代代都是新余县的名胜,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前来游览。他们常常怀古,留下许多美好的词句,如“霜气欺人催老,唤客静声见云菲”(《张中影过重庆寺墙》),“玉版满花雨,金索人间”(《李月官耿武第一春饭,重庆禅林》)。

重庆寺自建立以来,经历了隋、唐、南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在其起源和命运的1400年期间,它经历了许多变迁,几度兴盛。1958年,重庆寺仅存的寺庙和寺院被挪作他用,而在十年浩劫中,重庆寺也是运气不佳,几近荒芜!2000年,为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延续新余佛教智慧,恢复千年古刹的辉煌,培育新余文化的多元性,新余终于实施了酝酿多年的重庆寺搬迁计划,于2001搬迁至城北仰天岗九龙坡,占地33亩。同年6月,江西省佛教协会通能法师(又名道云法师)应邀到新余主持重建工作。全能师父年轻有为,来到寺庙后马上开始筹划。整个建筑格局严格按照佛教丛林式寺庙建筑规划建造,大雄宝殿采用双檐歇山顶风格。承蒙省、市、区各级领导、海内外各山区父老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新余市十方护法谭跃的积极支持,大雄宝殿于2006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大雄宝殿及两侧的寮屋、斋堂、海会堂已基本建成,佛像、观音、罗汉已具雏形。

重庆寺是新余市唯一一座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注册开放的寺庙。整个寺庙静谧迷人,动作空灵。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也是佛教四大弟子和一切众生的精神家园!随着它的搬迁,它将成为人们放松和冥想的好地方。在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所有的市民都可能听到来自重庆寺庙的新年钟声!

2.新余重庆寺的建筑性质与布局规划。

新余重庆寺始建时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在寺庙迁至仰天岗之前,重庆寺历经历代天灾人祸的破坏,同时又经过历代的改建扩建,之后再次走向衰落。建国以来,重庆寺一直保持着它最后一次重建的风格——清代带斗的单檐木结构,只剩下正殿、西附殿和西僧院。

迁址后,重庆寺位于新余城北仰天岗九龙坡。它坐北朝南,东北和西部三面环山,南面俯瞰叶萍,东面是潺潺的山泉,山脚下是一个明月湖。它平静如镜,晶莹剔透。山上繁花似锦,依山而建的寺庙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重庆寺是仿照古代木构建筑的建筑群,布局是四合院式和山林式的结合。它的中心是大雄宝殿,宝殿的南面是一个露台(又称平台),露台的南面连接着又宽又长的台阶。大雄宝殿两侧有僧室,东面僧室东南侧有一座斋堂。大雄宝殿后面的山沟里还有一座海会堂(也叫海会塔)。此外,重庆寺还聘请了湖北大冶的银祖园林古建公司进行规划设计。重庆寺正根据规划图的基本精神和实地操作的需要,进行寺院的基本建设。正殿后的毗卢阁、天王殿、钟鼓楼、牌坊门、殿后佛塔也在逐步准备中。

3.大雄宝殿的陈设和雕刻

迁址后的重庆寺大雄宝殿(简称宝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宽七间,中间一间明室,东西两侧分别为东、西两间。其中东端室和西端室为回廊,厅堂只有五间。正殿宽度约29.8米,进深19.8米,其中回廊面积约600平方米。屋顶中央装饰着一个葫芦瓶,两边两条龙隔着瓶子对视,屋顶覆盖着棕红色的玻璃。房子由棕红色的柱子、墙壁和扇形门窗组成。全身暖洋洋,光彩照人。

正殿两层檐,四周三层拱门。斗拱是一个三升的斗,是用现代材料制作的木制斗拱,所以也失去了承重功能,只起装饰作用,保留了中国古建筑的一个象征。斗拱后面的拱板用火珠装饰。在它的图案中间,有三颗阴阳珠呈一字排列,在三颗珠子之外,有一团金色的火焰。牌坊下的大小坊绘有清式金刻砚卷玉螺,颜色以蓝绿色为主,檩条柱间的麻雀绘有卷轴图案,象征着繁茂长久的吉祥之意。

从屋内看,正殿前檐壁东西尖间雕有月窗(圆花窗),明室、东室、西室中间开有扇门窗。他们的交叉披窗上贴着方形条纹,扇子的中央是嵌有方胜纹的双环格子窗,扇子的裙边也装饰着方胜纹。方胜作为一种吉祥之物,在古代被装饰在女性的发髻中,用来压制胜利和辟邪,寓意“美好”和“优越”。方胜纹是由两个几何菱形压力角组成的图案。一方面有必胜的吉祥之意,另一方面取其动作的压力角度重叠,寓意“同心”,表示重庆寺僧俗四弟子与广大信众一心修行,以证人生真面目!

从大殿正面的匾额来看,明室门上有一块陈惠芹先生捐赠的黑底金匾。其中横匾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二字。对联是中国佛教协会现任会长义成大师题写的对联。重庆寺“重庆”寺名分开,分别嵌在上下对联首字的位置。第一部分是:“拜祖训,筑丛林,在龙泉新址开佛场”;底线是“庆鼎盛,立规矩,古庙扣圣钟”。

(1)大雄宝殿的佛像和对联

大雄宝殿中央有一大佛龛,龛基为须弥,龛内供奉三世佛。这个三世佛有三尊佛像,都是金身,面相一致。都展现了佛陀独有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善伴”,都坐在莲花台上。因为都是先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再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坐姿是吉祥而不是恶魔般的。这里的“三世佛”是“横三世佛”而不是“竖三世佛”。壁龛的右位是“一佛二弟子”的格局,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左手放在左膝,右手拇指和中指绞在一起,其他手指自然散开,形成“说印”的手印。释迦牟尼佛左右各站着东西两个侍从,分别是号称“第一和尚”的摩诃迦叶和号称“第一多听”的阿难(又名阿难)。除了右位,佛龛的东西位分别是东方纯琉璃世界手托佛塔的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手托莲花台的阿弥陀佛。

看神龛前的东西两侧,有两个圆形的内柱(也叫李金柱)。紧靠圆柱挂着两副弧形对联,牌内有对联,黑底金字。第一行写着:“如果你知道,如果你看到,如果你相信,你将实现一切”;底线是:“不合时令,不可量,不可思议的功德,是菩提的证明”。

②十八罗汉像

像汉代普通佛寺一样,正殿有18罗汉,东边9罗汉,西边9罗汉。阿罗汉都叫阿罗汉。他们是佛陀的弟子,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实(据说一旦达到阿罗汉的地位,就已经断了三界一切烦恼,永远解脱了轮回之苦)。

十殿十八罗汉雕塑都立在莲花台上,上面挂着宝盖。宝封皮上的书有每个罗汉的名字,罗汉背上的墙上嵌着无数浮雕小佛。与汉代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这里的十八罗汉有其独特的审美冲击力和庄严效果,既表现了罗汉们的各种姿势和表情,又将这些东西统一在一种奇妙的节奏中!

(3)三菩萨组合像和正殿后门像。

重庆寺大殿主像后面,有一排三菩萨像。菩萨音译“菩萨”的缩写,意为“感有情”,意为使众生觉悟。这组造像中间是观音菩萨,东边是普贤菩萨,西边是文殊菩萨。中间的观音菩萨被雕刻在鳌头上方的观音像上,所以也被称为鳌头观音。在伟大的佛教徒中,观音菩萨以慈悲闻名,慈悲愿望最大最突出,并且为了方便观察众生的声音,在危难之时呼唤众生念诵自己的名字,听到后会立刻获救。

重庆寺庙大厅的鳌头观音被塑造成一个中国古代妇女的形象,端庄,迷人,美丽和和蔼可亲。她戴着佛冠,穿着天衣,戴着项链,腰间围着裙子。她右手中指与拇指绞在一起,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做出“声明印章”。她左手拿着一个干净的瓶子,瓶口朝下,把花蜜洒了一地。观音东侧是普贤菩萨。她头戴佛宝发髻,头戴坠子,手持荷叶和莲苞,坐在六齿白象之上,右脚搁在左大腿上。普贤,菩萨的意思是普遍的美德和善良。他的愿望是巨大的,深不可测的,象征着真理。位于观音西侧的是文殊菩萨。她头戴佛宝发髻,胸前戴着花环。她手里拿着如意算盘,坐在青狮上,左脚搁在右腿上。文殊菩萨擅长智慧,骑狮子是因为狮子勇猛,说明文殊菩萨智慧强大。

重庆寺大殿三菩萨所指的门是大殿的后门。后门位于明亮的房间,门上的横窗也是方形图案。扇子的心也是有方胜纹和双环图案的栅栏窗,扇子的裙部也用方胜纹装饰。后门上端和两侧都挂着对联,都是黑底金字。颜色端庄明亮。碑文为“慈为普度”,对联内容为:“雨洒苍穹,今宁静,言平等法;慈航在彼岸之外,用自己的力量展示了它的伟大魔力。”后门两侧各有一个月窗(圆花窗)。

4.重庆寺其他建筑的结构、陈设和雕刻。

重庆寺除了正殿,其他建筑既有仿古建筑的风格,又有佛寺的特色,介绍如下:

正殿前有一个露台(也叫平台),朝圣者可以通过又宽又长的台阶登上舞台。梯田宽约29米,深20米,面积580平方米。露台中央有一座五层塔形青铜香炉,炉脚三面兽面鼎脚,鼎形腹鼓,正面铸有“重庆寺”四个繁体字。鼎口两侧有两个鼎耳,鼎耳侧面饰有云雷纹。鼎口上方是塔形炉体,呈亭台楼阁状。塔身每层均有平座和塔檐,塔檐两翼饰有飞龙带珠。宝塔是葫芦的顶部,葫芦的正面装饰着古代的钱套。两个钱套预示着源源不断的财源和祝福。露台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根旗杆,两根旗杆上分别悬挂着国旗和佛旗。

在大殿的每一边,都有一个同样大小的僧舍。每个和尚的茅屋有三层,每层面积为178.5平方米,两个和尚的茅屋总面积为1073平方米。其中,东僧寮是佛教协会的办公场所,南墙上挂着“玉水佛教协会”的牌子,三楼是方丈室和会议室。所有的僧舍都是僧尼的住所,是僧尼的临时住所。

东僧寮东南,有一座两层仿屋顶建筑,总称为斋堂,细分为下层斋堂和上层诵经堂。该建筑朝向单一,即东偏北5度,西偏南5度(265度)。既有模仿中国古建筑的琉璃瓦、麻雀等构件,也有现代建筑的栏杆、铝合金推拉窗。下层斋堂大门有中国佛学院杨辉大师题写的匾额,由南昌佛学弟子捐赠。横匾中楷书“斋堂”二字,“堂”字旁镌刻“杨辉”二字,匾框红底龙边;对联也是楷书字体:“粥来饭往,不掩时;《钟声激越》常讲生死。"

对联上说,斋堂是僧尼、俗人、信众吃饭吃饭的地方。在看守所大厅的中央,有一个祭坛,上面摆放着弥勒佛、香烛和鲜花,然后在木墙上挂着一个一诚法师的十六字座右铭牌匾。16字箴言的布局是从右数四列:

“对上要恭敬,对下要慈悲,对人要善良,对事要认真。”

斋堂两旁整齐地排列着长桌和长凳,僧尼、居士和信众坐在这样的长凳上吃饭。

斋堂上方是佛教诵经堂。大殿北墙上挂着一幅阿弥陀佛的画像,面前摆放着装满香烛和花瓶的香烛。大厅里有一排排整齐的礼拜垫。从佛家诵经堂下楼,从斋堂一楼往南,可以连接到佛家居士林二楼。佛教居士林是新余最早的佛教居士合法宗教活动场所。每层9间,上下共18间,加上南端100平方米的佛堂,整个居士林占地400平方米。是重庆寺搬迁基地,设有搬迁指挥部。

大雄宝殿西北侧竹林东边的山沟里,有一座三层的海会堂庙(也叫海会塔)。海会堂是僧尼和居士死后存放骨灰的地方。坐北朝东10度,南面临西10度(坐向190度),面积1600平方米。它是位于歇山顶的汉藏混合建筑。屋顶是中式风格,房屋高耸厚重,尽显藏式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