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大丰收,很奇怪。只是你看到抽烟不卖。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收割香烟真的很奇怪,只是抽,不卖。

那时候抽烟的很少,就算有。不是干部就是领导,所以丰收烟也叫干部烟。供销社一次批几条丰收烟,一般都是公社干部或者领导干部走后门买的,一般人基本看不到,所以只有民间烟,真的很奇怪。

民间基本都是用大烟袋,自家种的烟,晒干,用手搓一搓,装进烟袋包子里。烟袋包子绑在烟袋的杆上,叫干烟袋。他们随时把它们拿出来,把一袋烟塞进嘴里,用嘴吸,把烟灰踩在脚下,拿起一根小树枝,把烟袋的锅扣上。家里的客人也是干烟招待,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干烟,除非家里没人不抽烟。

还有的用学生用的笔记本纸,撕成小条,用香烟抽。把小纸片握在手里,用碾碎的烟叶揉搓,用舌头舔舔,粘在一起,像个扩音器的样式,把呼出的气息点燃。什么吸烟有害健康,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据说有两个公婆,一个在坡上干活,一个路过,抽烟上瘾。正好看到公婆在干活,就打了个招呼,他们就去了一个避风的地方大声说话。之前上山的那个拿出一个烟袋装上抽了起来,但是他不让公婆抽。看到公婆抽完了一袋烟,他也没让公婆抽。他生气地起身离开了。

公婆,当年我抽烟上瘾,刚好看到你在地里干活。我想请你抽一包烟。你想一个人抽烟。我想看着你的眼睛生气。这几年不想来你家了。公婆听了都笑了。我也在寻找你的饥荒。那年我也是抽烟上瘾,不想走路。我看见你来了,想了很久。没想到,我就是不忘拿出烟袋。我真的无能为力。我只好捡了些干兔子屎,放进烟袋里。这些年我一直在生你的气,以为你非要拿出来。两个公婆哈哈大笑,误会终于解除了。两个公婆这才和好。

后来条件逐渐好转,有人抽一包九毛钱的节俭烟。勤俭香烟也被称为一角硬币,这意味着一毛钱的变化。后来抽了一包十五分的金鱼烟,后来叫珍珠鱼。当时好像金杯烟也是青州卷烟厂做的,马爽烟应该是青州卷烟厂做的。当我们在这里看到马爽香烟时,我们感到晚了,香港政府提醒公众吸烟。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剪得和卷烟纸一样大的笔记本纸,捏碎了的烟叶,用浆糊沾纸,随便一拉,烟就出来了,还过得去,但是太麻烦了,玩玩还行。真的吃烟太麻烦了。

抽烟的人出门求助,大多都是两个口袋装着烟,一个是丰收烟,一个是九毛钱一盒的烟。丰收烟是办事的人抽的,偷偷从口袋里掏出一根九毛钱的烟,但有时候因为兴奋或者忘记把好烟放在那个口袋里,经常拿错烟。

也有烟民小气,把烟放在口袋里。不管几个人,一个人偷偷拿出一支,自己抽。这叫条坨人,是我小时候在盖茅草和打头之前拿来打开的草包。

因为分烟得罪人的事情很多,有的人分烟的时候忘了给别人,会得罪人,有的人不给现场的女的,有的女同志抽烟,你不给也会得罪人。

一根小小的烟,文化很深,从烟叶到烟袋,再到香烟,再到现在的高档香烟。但是点根烟也是一种礼仪。以前你用火柴,现在你用打火机给对方点烟。生火的时候还是要用手拿着。被点燃的一方要用手握住,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无论是香烟还是点烟,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已经是一种传承的文化,一种礼仪,但还是要少抽,切记吸烟有害健康,不要向青少年出售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