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的形成历史

成吉思汗陵原是全体蒙古人民崇拜的“将军神”——八间白屋(房),即八顶白毡帐,是祭祀的地方,不是埋葬金身的地方。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八白房的设立适应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可以随时移动,随时随地祭祀。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在鄂尔多斯修建了白帝城祭灵室,起初处于隐居状态。据历史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死后,在漠北草原和木纳山南(今鄂尔多斯)分别建立了成吉思汗白宫,被奉为“全蒙古总神”,供奉最高级别的祭品。“这个白宫帐就是日后形成的‘八白宫’的雏形”,但“从窝阔台到忽必烈,由于频繁征战,成吉思汗的追悼会一直处于比较朴素的传统追悼会”。1264年(元至元元年),忽必烈取得政权之争的胜利,将蒙古都城从漠北的哈拉和林迁至燕京(今北京),后改称“大都”。1266年(元三年),忽必烈在大都建立祠堂。他在听取了伯颜等人的建议后,将祠堂定为“八间”,这无疑从制度和法律上对八间白房作了根本性的定型。“成吉思汗八白殿所供奉的圣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核心并没有改变,那就是成吉思汗夫妇的宫帐始终处于中心位置。所以八大白宫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内容没有改变。”忽必烈在其中大部分建立了八室,同时还“定了太庙八室四季祭祀制度。”“四季礼”的制定,也为成吉思汗陵迄今为止的祭祀制定了一个完整系统的规范。蒙古的许多文献都认为“鄂尔多斯(木纳火失温)是成吉思汗修建八间白屋的地方”,《蒙古人民共和国史》(1996版)也记载“成吉思汗死后在鄂尔多斯建立了八间白屋”,“从此以后,成吉思汗的白屋就被称为‘奈曼查干鄂尔多斯’,即“八间白屋”。随着历史的变迁,成吉思汗的八间白房辗转,几经风雨。”元代,* * *围绕成吉思汗之神而建。也就是说,在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漠北的哈拉和林,元代的元上都、大都,都有供奉成吉思汗的神。这种情况持续了一百年。"

大约在1460年,守卫和祭祀成吉思汗宫殿帐篷的鄂尔多斯部落在明天天顺时期开始从漠北高原进入宝日套海地区(即黄河河套平原),1469年(明成化五年),满都鲁率领蒙古鄂尔多斯部落进入套房,八百房也迁入套房。1496年(弘治九年)期间,大批鄂尔多斯诸部定居宝日陶亥地区,漠北、四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神祗随着鄂尔多斯人逐渐迁移到这一地区,与鄂尔多斯创立的成吉思汗神祗融合,形成了许多白宫,俗称八白院(室)。1510年前左右,大衍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在八百白前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此后,鄂尔多斯部由大衍汉的孙子邱必立克·摩根吉农率领,居住在供奉八白房的河套地区。从此河套地区被称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多的地方,来源于成吉思汗宫殿记述中的“鄂尔多斯”二字,即成吉思汗八白院等鄂尔多斯多的地方)。1649年(清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基农、伊克昭盟首任盟主将八百府、苏勒德等圣物从黄河南岸的伊克昭迁至郡王旗,定居在巴音昌霍各河边的草地上。从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伊金霍洛”(意为领主的院子)。

在清朝,负责民族事务的范丽院也对八白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清朝康熙年间的《元规》规定:“在伊克昭盟境内,有成吉思汗的园林,鄂尔多斯七旗达尔哈特旗有五百户守园祭祀法会。这户人家不归国王所有,选一个有才能的扎扎克做联盟里的管理者。”通过清政府对守护陵墓的达尔胡特人的重视,可以感受到八百石对蒙古人民和中央政府的重要性。此后,外界称八百间为“成吉思汗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政策的驱使下,日本先后占领绥远(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区,并于当年10年底在贵绥建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改称贵绥为“后河浩特城”,并派间谍利用成陵的影响,

1939年初,伊克昭盟的沙克杜尔·扎布在重庆之行中,向国民政府建议将成吉思汗的灵柩移至青海省西北部的科尔沁郭贝孜旗,以避战乱。蒋介石同意,任命沙王、绥远省政府主席傅、陕甘宁边区总司令邓宝珊为司仪,沙王为首席司仪,调拨经费从国库中拨出。在确定安陵的位置时,考虑到成吉思汗进攻西夏时曾途经甘肃,决定将成吉思汗的灵柩暂时移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1939年6月,成吉思汗和马可·波罗·铁哈屯的灵柩、呼兰·哈屯的灵柩和成吉思汗的战神哈里·苏勒德(黑格)被移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途中还举行了祭奠仪式。1949年8月初,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下令将成吉思汗灵柩移至青海塔尔寺,这是成陵西进的最后一站。195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应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提交了恳请将成吉思汗陵迁回伊金霍洛旗的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立即批准了这一报告,并指示拨款80万元新建成吉思汗陵,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委员会,邀请并修建陵墓。

1953 65438+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将成吉思汗陵从青海塔尔寺迁至伊金霍洛的请求,决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修建成吉思汗陵。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自选址,为陵园奠基。

3月1954,15,由伊克昭盟主席额尔呼亚克图等29人组成的内蒙古自治区迎接成吉思汗灵柩代表团,驱车前往西宁准备迎接成吉思汗灵柩。3月29日,凌代表团全体成员应邀与青海西宁领导群众携手,举行灵柩迁回塔尔寺仪式。仪式结束后,4月3日,成吉思汗的灵柩、呼兰哈敦的灵柩、苏勒德等人,以及随行的达尔胡特人和代表团应邀返回内蒙古。4月7日1954请回伊金霍洛老家。4月23日,成陵迁址后第一次大祭在伊金霍洛举行。1955年春,成吉思汗陵正式开工建设。陵园的建设由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工程局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计委设计室工程师郭运成设计。成吉思汗陵改建工程于1955年10月30日竣工,陵园于1956年竣工。1956年5月,成吉思汗和他妻子的棺木被安放在陵墓宫殿里。与此同时,分布在鄂尔多斯各旗的成吉思汗、哈里苏勒德等八座白宫圣物被集中在成吉思汗陵,并举行仪式和陵墓新楼落成典礼。1982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开始全面改造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