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亚洲的存在时间
泛指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包括小亚半岛),北接黑海和高加索山脉,南接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奴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它的年代范围是从公元前4000年底到公元5世纪。古代西亚不同于古埃及。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历史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有三类人:苏美尔人、古提人、加西特人和原始赫梯人,他们的语系还不清楚。2.阿卡德人、亚述人、亚摩利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太人)和迦勒底人都属于塞米语系。3.属于印欧语系的赫梯人、米堤亚人和波斯人。其中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最早进入文明史,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并产生国家的民族之一。之后,西亚其他民族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阶级社会。纵观古亚洲历史,两河流域因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一直是古亚洲人历史活动的中心舞台。早在公元前4000年晚期,即铜器时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就出现了约17个以城市为中心,与周边农村相结合的小国家。比较有名的有乌鲁克、乌玛、拉加什、基什。国家实行了由原始军事民主转变而来的早期君主制。国王(苏美尔人称为“恩”、“西恩”、“卢伽尔”)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的权力或多或少受到贵族议会和公民大会的制约。生产关系也表现为双重形式,发展中的私有制和不完全公有制并存。世界上最早的楔形文字出现。苏美尔国家为了土地、财产和霸权不断进行侵略战争或防御战争,但在国内却发展私有制,剥削自己的自由民和奴隶,从而在内外矛盾中削弱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北方的阿卡德王国(2371-2191)军队南飞,其国王萨尔贡一世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巴比伦尼亚)及其邻近地区,君主专制开始建立。大约公元前2190年,东部山区的古人消灭了阿卡德,建立了新的王朝。公元前22世纪末,乌尔和乌鲁克揭竿而起,赶走了古代人。接着,乌尔战胜乌鲁克,建立了新的统一国家——巴比伦尼亚的第3乌尔王朝(约2113-2006),导致了西亚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形成了使用大量奴隶劳动力的皇家不动产,牢固确立了绝对君主制,产生了西亚最早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后来埃兰和亚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第三乌尔王朝灭亡,苏美尔人及其语言逐渐消失,王室庄园崩溃,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1595)崛起。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约1792-1750),两河流域大体统一,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后来巴比伦王国被赫梯人所灭。400年后,加西特人以巴比伦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历史痕迹,直到亚述帝国(约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00年早期-公元前605年)统一了两河流域乃至西亚和埃及的大部分地区。亚述统治者建立了庞大的国家机器,疯狂掠夺被征服地区,奴隶制大发展。帝国最终在米堤亚人和迦勒底人的联合进攻下灭亡,一个新的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538年)在废墟上崛起,促成了奴隶制的高度繁荣,奴隶劳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奴隶数量众多。公元前550年,波斯人在伊朗高原崛起,推翻了米堤亚人的统治,建立了阿赫梅尼德王朝。然后越过高原,摧毁了新的巴比伦王国,进入埃及、印度河流域西北部、中亚等广大地区,成为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大流士一世国王的改革塑造了帝国的行政和财政体系。公元前5世纪,帝国与希腊城邦之间发生了长期战争。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36-323年)东侵,消灭波斯帝国,代之以亚历山大帝国。随后,帝国被分割成几个王国,由希腊人统治,西亚由塞琉古王国(中国古代翻译为条支,公元前305-64年)控制。随后安息(公元前247-226年)崛起,占领伊朗西部高原、两河流域和中亚南部,形成新帝国。公元前1世纪,罗马摧毁塞琉古王国,在幼发拉底河和叙利亚保持和平。226年,波斯人推翻安息,建立萨珊波斯王朝(226-652),走上封建主义道路。国内一些学者将5世纪的马兹达克起义视为古亚洲历史终结的标志。古代西亚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苏美尔人发明了流行于西亚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创造了便捷的字母,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催生了风靡世界的基督教。至于古代西亚人在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方面的成就,对后世也有重要影响。古亚洲历史的科学研究出现在19世纪中叶。随着楔形文字的破译,形成了一门新的历史学分支——亚述学,主要研究使用楔形文字的古代亚洲人的历史和文化。目前,已发掘出大量古代城乡遗址,发现泥板约40万块,对古代西亚的社会经济史、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西方,一般认为古代亚洲存在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有不少人认为那里不存在奴隶制的社会经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