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历史强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积劳成疾,肝癌恶化,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他临终前留下了著名的孙中山遗嘱:“我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目的在求中国自由平等。经过40年的历练,我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唤起民众,团结世界上平等对待我的民族,共同努力。现在革命没有成功,我们全体同志必须继续按照余的方略、纲领、三民主义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努力工作,以实现三民主义。最近主张召开全国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是我想要的!”

1956 165438+10月12为纪念孙中山先生90周年,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写道“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改造中国的事业,他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一生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而不懈努力,他的革命功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被尊为国父。

孙中山,原名孙文。出生于1866 165438+10月12广东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哥哥孙梅在夏威夷努力工作后,他的家庭变得更好了。

1878年,年仅18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来到夏威夷檀香山。他的哥哥孙梅资助孙中山在檀香山、广州和香港接受西式的现代教育。1883年起,年仅18岁的孙中山去香港学医。在港学医的五年间,他与杨河岭、陈少白、列列组成了一个被称为“四大匪”的小集团。当时,杨河岭在澳门的“杨泗口会馆”也成为孙中山在澳门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当时孙中山认为李鸿章不同于一般官僚,而是一个有创新思想的人物。

1894 65438+10月,孙中山撰写《李尚李鸿章书》,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遭到李鸿章的拒绝。同年6月,孙中山从上海前往天津,急于向李瑟娥·洪章讲述他的救国主张,但此行并不顺利。同时,他看到了天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单纯靠请愿改变中国政治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决定出国探索拯救祖国的方法。

1894 165438+10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钟惺会,取“振兴中华”之意,明确提出“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同时,孙中山也完成了从改良主义者到民主主义者的伟大转变。

1895年,兴中会在广州密谋起义,但失败了。孙中山被迫逃亡海外。1896在英国伦敦被清大使馆困住,被英国友人康多莉扎解救。之后,孙中山详细考察了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各派政治学说,接触了欧美各国的进步人士,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生学说,由此初步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

戊戌变法后,由于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探讨合作,但由于维新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以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创建了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他的“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的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出版中,孙中山首次提出了国民性、民权性、民生性三原则,简称“三民主义”,并与梁启超、康有为等维新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接着,编制了《同盟会革命总纲》,正式宣告国民革命。引用了四大誓约,建立了“中华民国”,设置了“军法统治、契约法统治、宪法统治”三个程序。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907年,日本在清廷的压力下,以15000元人民币要求孙中山离开日本。孙中山收钱后于3月离开日本。因为这个事情没有经过联盟内部讨论,所以造成了会议。孙中山到南洋后,在胡和汪精卫的支持下,又在南洋设立同盟会总部。从1907年7月到1911年6月,孙中山多次指示其他革命同志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试图让更多的人加入反清革命。甚至在越南亲自前往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后,最终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才再次踏上中国的领土。

1911 10 6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这一消息后,于17年2月下旬匆匆回国,以16票赞成,各省10票反对,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65438+10月1,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2年2月,宣彤(溥仪)宣布退位,长达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改革进步的法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以及革命党自身的软弱,孙中山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让位给袁世凯。从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放弃救国救民。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继续积极推动民生,呼吁实行均地权,主张兴办实业。他还亲自担任国家铁路主管,打算借用外资修建中国的铁路干线。

1916年,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将1916定为“洪宪元年”,并于元旦举行“中华帝国皇帝”即位仪式。同年又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埋下伏笔。

但早在袁世凯复辟时,蔡锷、唐等人就联合发电,宣布云南独立,并为袁组建了“护国军”。1916年元旦,云南军政府成立,宣布出兵讨袁,护国战争正式爆发。袁世凯在内外压迫下宣布废除帝制,几个月后去世。

段上台后,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推行“武力统一”中国,都是袁世凯反动政策的延续。孙中山坚决反对段的独裁政策。他认为“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的命脉,而国会是法律基础。如果国会存在,中华民国就能生存;国会死了,中华民国也就死了。”正是出于这种认识,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讨论召开国民大会。与会者始终认为,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政府必须组织在南方。随后,孙中山被选为元帅,陆荣廷和唐被选为元帅。孙中山在就职宣言中重申,护法的目的是“用尽大腿和手臂的力量,击退汉奸和杀人犯,恢复法律。”于是,与北京段政权相对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正式成立。

军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南北分离对抗局面的形成,也标志着以南北对抗为主要形式的保民运动正式开始。

但遗憾的是,军政府后来沦为西南军阀的工具,孙中山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复存在。所以他离开广州去了上海。至此,第一次保法运动失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了。次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联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五四运动给了孙中山极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

1920年,孙中山回到广州,再次举起护法大旗,开始接触苏俄民众。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选出的非常大总统,随后起兵广西,消灭广西军阀卢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65438年2月,孙中山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力量。

1924 65438+10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宣布实行“联俄联共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政策,接受中国和苏俄的帮助,改组国民党。3月,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标志着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明确内容和联系工农的新特点,也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革命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援助,但一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为了争取中国的独立和繁荣,他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

1925三月12,因癌症在北京去世。在他的国家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并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唤起人民,团结世界上平等对待我的民族共同斗争。”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在家庭遗嘱中写明,留下的书、衣服、房子都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并要求子女继承他的革命遗产。他在给俄国的遗书中,阐明了自己执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称“希望黎明早日破晓,届时苏联将迎来一个强大而独立的中国这个好朋友和好盟友,两国携手走向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战争的胜利”。1929年,遗体从北京移至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

孙中山一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国、三民主义救国的信念和理想。他一生对“天下为公”的追求源于儒家经典《礼记·李云》。子曰:“大道之行也,公也。”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说:“真正的三民主义,是孔子所希望的大世界。

孙中山强调,只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强大。他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外文化互信交流的桥梁,也是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南。他指出,中华民族要有忧患意识和强国富民的奋斗精神。孙中山用他的行动和话语,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融合、相互依存、团结和发展,构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睦相处,用文化延伸了各族人民的中国情怀,实现了孔子的“大道之行”和“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