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历史演变

夏朝建立时,大连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与山东半岛联系密切,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商朝第三代王,由辽东迁居河南商丘。出于对家乡的留恋,他往返于辽宁和河南之间,开辟了蓬莱至大连的航线,使大连与山东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复杂。约公元前17世纪,夏灭于商汤。到帝辛时期,大连的社会已经从一个区域性组织转变为一个方形国家。金营城子地区双坨子遗址出土的车轮陶器证明了山东月氏文化对大连的影响。

春秋时期,大连的青铜文化日趋繁荣。至今已发现遗址近百处,其代表遗物为弯刃青铜匕首。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为了开发辽东,分批移民辽东,期间齐国也出兵攻山戎救燕,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齐宫铃六年(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国(今胶东地区),齐国控制的地区延伸到山东半岛东部沿海。赖人战败后,渡海逃亡,大规模迁居辽东半岛。大连人口大增,政府在移民区建立村组织,并派官员管理。齐、莱居民大量北迁,使山东、辽东文化进一步交融,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此外,黄河下游的居民在战争和饥荒时期也沿上述路线避难辽东。这些移民有的定居大连,有的迁移到东北腹地,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从旅顺到东北腹地的古道。集义有“城”进行交易,实行物物交换。大连至少有17000年的人类活动史。早在6000年前,大连地区就已开发(青铜器时代文化的赖人逃到辽东)。

自战国时期燕昭王设立辽东郡以来,大连一直归辽东郡管辖,直至秦汉。

西汉时在大连设立“蒯县”,三国时改称“董琦县”。

唐初,大连属安东首府李记府管辖。

辽朝时,大连属东京辽阳府管辖,汉法对汉区实行。大连魏晋称为三山,唐代称为三山铺,明清称为三山海口、青泥洼口。

到了清朝,因为清政府禁绝东北的政策,这里人烟稀少。直到上世纪80年代,清政府在今天的大连湾北岸修建了海港栈桥、炮台和矿营,才成为一座小城。

1897年底,俄国为争夺清朝领土,强行将军舰开进旅顺口,后又派人到大连湾和青泥洼考察,决定在青泥洼开埠建城。8月1899,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颁布了关于建立自由港“дальний”(俄语意为“遥远的地方”,发音为达里泥)的法令。沙皇的敕令颁布后,中国人仍称它为青泥洼。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大连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解放出来,结束了殖民统治。同年9月,大连市工人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5438年6月+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韩光同志到大连任党委书记,组建中共中央大连市委,成立大连市政府。1946年7月改为旅大地委。1949至1956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从1957到1966;从1966到1976,经历了“文革”;1976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5438-0984年,国务院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大连被国务院确定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