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的起源与发展

衡水湖是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洼地积水形成的浅碟形洼地。它属于黑龙港河流域冲积平原的一个天然湖泊。历史上,衡水湖在古代是广阿泽的一部分,包括任县的大陆泽和宁晋县的宁晋泊。据历史文献记载,衡水湖曾被称为新都营、博光池、冀州海子。相传,在周定王(公元前602年)前五年,这里有一个黄河流经的大湖。河北省地理研究所的《河北平原黑龙港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位置图[2]古河道图》显示,在衡水、冀州、南宫、新河、巨鹿、任县、隆尧、宁晋、辛集等地确实有一处大型古湖泊遗迹,长约67公里。后来湖水逐渐淤积,分割成现在的宁晋泊(宁晋县附近)衡水湖是有史料记载的。《韩志》中提到:“新都县有水,名曰新沂”。《弘治》指出:“海子谓之河,亦谓之水,即冀州海子。”《真支钉》记载:“衡水盐河,冀州城东海子,南北五十余里,旧称冀衡大洼。”清代何涛《冀州曲凯记》说:“秋水自西南而来,至冀州北界,转向东,过衡水界。县城向南眺望,向西还有四五里路的河岸,向左拐到冀州的东面。淤泥之下,宽五里,窄不减三里。北有县内二十余里称衡水谷,南有州内十余里称海子。”清代吴汝纶日记中也提到:“冀州北界至衡水,地势低洼,为前荣格。”据考证,上述“新沂”、“海子”、“沂水”、“冀衡大洼”、“衡水洼”、“荣格陂”,就是现在的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