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分治悲剧的历史背景

1947年6月3日,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分割印度的蒙巴顿计划。下一个当务之急是如何划定两国边界。起初,英印殖民当局向新成立的联合国提出请求,希望有一个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能够划定两国边界,但遭到拒绝。这个时候离规定的独立日没几天了,总得有人划定界限。焦虑的英国政府最终选择了西里尔·拉德克利夫,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律师出身的拉德克利夫现年45岁,曾担任英国情报总监。据说,选择拉德克里夫肩负起决定亿万人命运的重任,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很有名,在英国留学的尼赫鲁和真纳都知道他的名字。第二个原因是,拉德克利夫对印度一无所知,这被英国政府视为难得的优势,理由是拉德克利夫绝对不会偏向任何一方。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似乎拉德克利夫的优势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版图,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也为随后几十年的印巴长期敌对埋下了祸根。

尽管拉德克利夫作为律师工作出色,但他并不是印度问题专家。用他的前秘书克里斯托弗·博蒙特的话说,他“一生中从未去过直布罗陀东部”。现在要求他在六周内“分裂”南亚次大陆似乎很可笑。然而,英国政府坚持认为,正是因为他从未去过印度,他才能显得公正。博蒙特说,“他真的很有能力,不偏不倚。当时找一个不偏不倚的人不容易。”据说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和巴基斯坦建国者真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欢迎拉德克利夫,因为他们也相信他不偏不倚。

但是,对于拉德克利夫来说,他当时是被诱惑去印度的,也就是被告知他去印度的任务只是在旁遮普和孟加拉国发生边界纠纷的时候进行调停。这么轻松的工作当然不会让他皱眉。直到他到达印度,被蒙巴顿总督安顿在贵宾室,他才意识到,他要完成的是一个实际上很难完成的任务:近千年来无序混杂在一起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被分开了。不算这个,两国划定边界的时间也不是原来的6个月,而是只有36天。除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他还有一本过时的人口统计表1943。就这么一点信息,在这么仓促的时间里,拉德克利夫不得不把南亚次大陆的两翼——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从印度分离出去。

在新德里闷热的贵宾室,拉德克利夫匆忙摆摊。他充分意识到,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他肯定无法去孟加拉国和旁遮普实地考察,也没有时间去看望那些命运将被他改变的人们。事实很明显:一切都在纸上。“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没日没夜地流汗,”贝尤蒙回忆道。新德里的气温高达44摄氏度,但他仍然像在英国避暑的英国绅士一样,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拉德克利夫每天都要在地图上画一条45公里的边界线,他一天到晚趴在桌子上,连头都没抬一下。大片大片的沙漠土地,江河湖海,村镇,山川,都在他手中的笔下被分割,虽然双方可能居住着同一个家族的长辈,世代为邻。为了协助他的工作,英国殖民当局给他派了八名助手,一半是印度人,一半是穆斯林。但拉德克利夫很快发现,虽然这些人是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他们熟悉每一条河流和山脉的走向,了解每一个地方的民族构成,但他们的观点是基于信仰而非事实。”那八个人根本派不上用场,”贝尤蒙说他独自做了这件事。“据说为了表示公正,拉德克利夫的工作进展甚至不能让蒙巴顿知道,因为一旦外界得知两国分治完全是由英国殖民当局操纵的,那么和平分治就可能流产。对划界进展了如指掌的蒙巴顿几次向他施压,命令拉德克利夫重划部分地区明显有利于印度的边界,因为在尼赫鲁和真纳之间,蒙巴顿更倾向于前者。例如,旁遮普省萨特累季河上的一块区域最初被划给了巴基斯坦。然而,在8月11日,蒙巴顿派他的亲信迈农去拉德克里夫要求他重划这片区域,结果被拒绝了。于是,第二天中午,拉德克里夫被请到总督府吃饭,最后这片区域成了印度的领土。

拉德克利夫完成了印度分治的边界划分。但蒙巴顿直到独立后的第三天,英国正式从印度撤军,才把划界计划告诉尼赫鲁和真纳,怕印巴两国人民对英国殖民当局的肆意分裂义愤填膺,酿成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