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中有哪些发展历史?

陶瓷在中国的发展很长很长,有学者将其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中国陶瓷蒙昧时期(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13世纪)。

陶器诞生的最直接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1.7万到70万年前的元谋时代开始用火,烤出来的土地或泥土会变硬,激发了原始先民的灵感,从而发现了陶器。在中国陶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此时的陶瓷制造业还处于蒙昧时期。虽然如此绚丽多彩,但相对于精湛的制瓷技术,还处于懵懂的初级阶段。

第二个时期是中国陶瓷的萌芽期(约公元前13世纪-公元1世纪)。

古陶经过漫长的孕育,中国瓷器终于在充满希望的原野上发芽了。大约在夏商时期,原始瓷器起源于江西和浙江。商代中晚期的“原始青瓷”已经很体面了。可能是中国瓷器的鼻祖,属于瓷器的萌芽时期,为瓷器的发明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三个时期是中国陶瓷的建立时期(约2世纪-约6世纪)。

凝聚着古越人智慧的龙窑技术及其产品,在浙江日趋完善。经过战国秦汉数百年的动荡和停滞,以东汉末年上虞小仙坛窑址为代表的宁绍平原东部,终于率先烧制出成熟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中国瓷器进入了一个建章立制的伟大新时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中国”走进了世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第四期是中国陶瓷的高峰期(618-1270)。

陶瓷进入唐代,走向成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瓷器高峰期。奔驰的骏马,“沙漠之舟”的骆驼,肥胖的仕女俑,英勇的勇士俑等。,五彩缤纷的唐三彩成为唐代陶瓷业繁荣的象征。到了唐代,商业贸易极为繁荣,使得铜钱不足以应用。朝廷为了集铜生财,下令天下禁止青铜器。瓷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再加上茶道的盛行,茶具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也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下诏“使器皿入内廷”,同时派官员管理瓷器制品的烧制,销往全国各地。

第五个时期是中国陶瓷的独特时期(公元1271—公元1911)。

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瓷器机构,专门经营官方瓷器和官方贸易所需的瓷器。景德镇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革新时期。到了明代,瓷器生产几乎由景德镇主导,各种陶瓷艺术品异彩纷呈。潮涨潮落,中国瓷器最终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从嘉庆到宣彤,景德镇瓷业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尤其是在让中华民族蒙羞的鸦片战争之后,景德镇萎缩得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