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发明了一个新的官职——刺史。这个秘书处做了什么?

刺史这个职位,据说是汉武帝发明的。只是这个发明,意思是在旧瓶子里放一点新酒。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然后贴上新的标签。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中国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面对辽阔的疆域,秦始皇将天下分为36郡,由中央直接管理,各郡首领为首领。

村长作为一县之长,权力很大。虽然总督是朝廷直接任命的,但秦始皇还是不放心,派中央政府的人来监督总督。这些监督员被称为审查员。

汉代在秦制的基础上,仍然采取监察政策。

但问题来了。作为督察,督察建议的职级可能不高,但手里的权力却不小,一句话就可能决定督察的生死。因此,各路诸侯都在尽一切可能讨好御史。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滋生腐败,审查官与地方长官勾结的情况时有发生。

汉文帝在位期间,决心扭转在监控皇史方面无所作为的局面。所以中国皇帝除了监控帝国,还派宰相府的官员再次巡视全国各地,专门负责监督地方督抚,监控帝国,这是出于刺史的目的。

文帝十三年,御史未奉法失职,乃遣丞相史刺死,督御史。宰相之初,有15个官员,都是600石,分东曹西曹九人,出担任刺史。?。?韩JIU衣

因此,在地方一级,诞生了两套监察班子,分别是秘书处和监察御史。

两个监管团队虽然有效扭转了监管者的不作为,但也造成了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两个监管团队很容易互相推卸责任。此外,中国皇帝的秘书处只是一个临时职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担任刺史的人是丞相府的官员,无形中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利于皇权的集中。

所以汉武帝时期干脆取消了地方监察御史,天下共分十三区。即有十三个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禹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胶州、李思),每个州又有几个县。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十三州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一级行政区,因为十三州没有郡守,真正的郡守是郡守(太守)。

汉武帝在各州设立有专门办公场所的刺史,监督所辖各县太守。所以汉武帝的刺史不是地方长官,而是督抚。

随着时间的变化,西汉末年,刺史的职权开始扩大,开始拥有行政权力,甚至军事权力。一度改名田园,从督察到地方长官有弱势趋势。汉朝以后,他在王莽篡位,改周目为刺史。

王莽一上台,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继续造反。为了镇压起义,王莽给了豫州军权。至此,秘书处(州畜牧局)实际上完成了从巡视员到地方长官的转变。

刘秀回到汉朝后,被国家贬为刺史。当时的刺史和汉武帝时期完全不一样,因为刺史是有实权的。于是,刺史就成了真正的地方长官,太守的直接上级。

东汉末年,朝廷将一些地位较高的刺史司祭改称州司,导致了《三国演义》中州司和刺史司祭的存在。一些地区被称为国家牧师,一些地区是秘书处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