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兰名称的由来和历史

1,1815九月,无畏的自然科学家WilliamBurchell在东开普省巨鱼河源头首次科学采集君子兰。

2.1820左右,詹姆斯·鲍伊在同一个地方收集了一些君子兰,运到了英国。

3.1828年,约翰·林德利为纪念英格兰诺森伯兰郡的夏洛特·佛罗伦萨·克莱夫而命名君子兰。

1828年,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学家约翰·林德·勒用拉丁文将其命名为君子兰L1ndl,其中君子兰是女公爵克莱夫名字的拉丁文,Nobles意为高贵典雅,Lindl是Rinderle的拉丁文缩写。这是一种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方法,由通用名、加字和命名人三部分组成。A Rinderle还指出了它的植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丛生和成束的肉质根,剑形叶对生,扁平的雄蕊,上面有花的伞形花序,红色浆果和肉质种子,近圆形。

4.君子兰于1854年从欧洲培训传入日本,它的名字是东京理科大学教授大久保三郎太,是根据英文名的中文意思取的。由于汉字在日语中的广泛使用,中国李顺采用了这个名称。因其花小而下垂,故又称“垂枝君子兰”。目前这种君子兰很少栽培。取而代之的是花朵更大、向上开放的大花君子兰。

大花君子兰于上世纪初从欧洲传入日本,学名CIivia miniata。

Regei,其中“miniata”是朱红色的意思,也就是它的花是朱红色的。由于君子兰为石蒜科植物,其叶片形状如箭,故又称“石蒜”。

5.君子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两个渠道传入中国。一种是德国传教士带到青岛的,叫青岛大爷。

另一个是日本在1932年支持爱新觉罗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时,为庆祝所谓的“开国庆典”而带来的。在当时,君子兰作为一种珍贵的花卉,只有少数日本人和伪政权上层人士欣赏,普通人根本看不到。

1942年,溥仪心爱的公主谭玉龄去世,遗体葬于长春的保护地般若寺。她的灵前放了一盆君子兰,是假宫送的。谭玉龄下葬后,不知为何这盆兰没有带回宫中,而是由保护般若寺的僧人普明抚养。这就是著名的君子兰早期品种‘和尚’。

1945,1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政权垮台,君子兰开始进入民间。当时只保存了两盆君子兰,其中一盆是宫廷花匠张幼彦从假宫中带出来的,后赠给长春园。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盆君子兰被命名为‘君子兰’。另一口锅由伪宫廷厨师保存;后来被长春市东兴染厂经理陈国星收藏,故称“染厂”。

因为君子兰是虫媒花,必须经过昆虫授粉才能结籽。人们刚开始培养它的时候并不知道它的习性。因为它的花期在冬季和早春,昆虫此时不可能在室内为它授粉。所以很难收获种子,一直通过分株繁殖。这种方法不仅繁殖系数低,而且除自然芽变外,很难产生新品种。

60年代初,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终于掌握了人工授粉技术,进行了有目的的杂交组合(即国兰串,引者注)培育新品种。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黄技师’和‘涂油工’等品种。20世纪80年代,君子兰风靡全国,出现了‘涂蜡花脸’、‘短叶’、‘圆头’、‘花脸和尚’、‘短叶圆头和尚’、‘花脸短叶’等新品种。上述所有品种被称为“郭兰”。

20世纪90年代,辽宁鞍山的君子兰爱好者利用新引进的日本君子兰与当地品种反复杂交,培育出‘鞍山兰’、‘横兰’、‘雀兰’等新品种(即叶片更短更宽,叶脉更亮,叶脉更清晰,株型更美观,可在炎热的南方地区栽培。叶子上有黄色和白色条纹的菘蓝和开黄色、白色和绿色花朵的君子兰的出现为君子兰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君子兰的叶、花、果都很漂亮,有四季观叶,一季观花,三季观果的说法。与欧美的花艺相比,中国的君子兰以叶艺为主。

君子兰的栽培品种一般根据植株大小、叶片长度、长宽比、尖端形状、隐脉、颜色、果实类型来区分。

一般来说,叶短而宽,厚而硬,叶亮而有光泽,直而整齐,叶圆而有脉纹,花大而黄。

好的君子兰要“侧看一条线,正看一把折扇”,即“侧看一条线”,即君子兰的叶子无论从上面看还是从侧面看,都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叶子不进不出;“前视如折扇”,即从正面看,君子兰要有倒八字形的叶子,在斜上方水平延伸,每片叶子的长短变化均匀,就像一把展开的折扇,给人一种端庄、中庸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