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安徽小吃?

符离集式烧鸡

产地:中国安徽省苏仙县。

历史:符离集烧鸡和山东德州五香无骨扒鸡源于一家,都是从河南省滑县市道口镇发展起来的。起初,符离集的烧鸡不叫“烧鸡”,而叫“红鸡”。制作方法很简单,但煮熟后却蒙上了一层“红曲”。20世纪30年代初,山东德州一位姓关的商人迁居富力镇,带来了德州扒鸡的制作技术,改变了“红鸡”的制作工艺,连年改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富力记。符离集的烤鸡店有100多家,以关、魏、韩三家最有名。

特点:香气扑鼻,色好味美,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去骨,骨嚼而香。

工艺:符离集烧鸡的制作方法很有讲究。从选鸡到钓鸡有十二个过程:一是选鸡,体重一公斤,在半年到两年之间;第二,屠杀。活鸡进厂需要停止吃喝半天,宰杀后要放血;第三,辣鸡。水温65度左右,浸泡时间三分钟左右。老鸡和鸡的水温和浸泡时间要分别增减。第四,揉头发。要把毛全部去掉,把腿、脚、嘴上的老皮洗干净,把硬壳刮掉,保持鸡的洁白;第五,腹部。开口要小,内脏要取出;第六,建模。两腿交叉伸入鸡腹,翅膀插入口中;七、干;八、上色。鸡肉晾干后,要均匀地涂上一层焦糖;九、炸鸡。煎的时候要掌握火候,油温要保持在80到90度,特别是要煎到鸡肉呈金黄色。十、食材。肉桂、高良姜、砂仁、花椒、山奈、陈皮、丁香、糖、盐十三种,用料多少视气温而定,一般夏季比冬季少。十一、水煮鸡。用老汤煮鸡,先高温腌制,再小火回酥,为的是使肉烂丝滑;十二、捞鸡。钓鱼时要小心,防止破损,影响形状。符离集烧鸡、道口烧鸡、德州扒鸡、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在中国1959的国庆大典中,富力记烧鸡被列为国宴名菜之一。

武威熏鸭

产地:中国安徽。

历史:武威熏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清乾隆三十九年,安徽无为县的厨师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烹制鸭子。菜色金黄,油光水滑,味道鲜美,制法和口味独特,全县闻名,故称“武威熏鸭”。后来流传到全国各地,到清末,在全省都很有名气。它像“符离集烧鸡”一样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安徽省最受欢迎的特色菜之一。

特点:用肥鸭熏制。成品菜色泽金黄,皮脂厚,肉质鲜嫩,气味芳香,风味独特。

工艺:将鸭子宰杀,清洗干净,在右翼下切开6.5cm长的切口,从开口处放盐,然后倒入少许盐水,提起来摇晃两下,让盐和盐水均匀分布在肚子里。全身抹盐,放坛子里2小时,翻面腌制1小时。放入沸水中使鸭毛孔收缩,鸭皮绷紧,皮质蛋白凝固,然后取出,用湿的干净布擦拭鸭身,去掉皮衣,特别是腋下和胯部,使鸭胚油光发亮。向锅中加入材料,烟熏5分钟,直到它变成黄色。拿出来。锅中加水,放入调料包,放入酱油、醋、糖、葱、姜,烧开后放入鸭子,小火煨10分钟,再用柴火灰压火,煨30分钟,然后捞出葱、姜、调料包,把鸭子换成刀放在盘子上,撒上15克香油,再放入醋。

金银猪蹄鸡

产地:中国安徽。

历史:金蹄鸡之所以叫“金蹄鸡”,是因为古代火腿叫“金蹄”,猪蹄叫“银蹄”,和鸡一起煮。据说这道菜是在苏州的“金银蹄子”的基础上改进的。《红楼梦》里的菜“金银肘”也来源于此。其味浓鲜香,太油太汗,但其鲜味不足。所以当地的厨师用母鸡和它们一起炖在砂锅里,肥美鲜嫩,鲜味突出。成了冬天的一道名菜,从晚清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欢迎。

特色:猪蹄、金腿、母鸡炖。熟食清香,火腿金红,蹄子玉白,鸡肉酥烂,汤汁醇厚,风味浓郁,回味悠长。

工艺:将谷壳刮净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沸,至半熟时,取出几把横刀,放回砂锅中。将母鸡、猪蹄洗净,放入冷水锅中焯一下,再捞起洗净。将鸡和蹄子一起放入煮火腿的砂锅中,加水淹没鸡和蹄子,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小火炖。鸡熟了,把笋放进去,加盐和冰糖,炖到脆烂。

牛奶肥王鱼

产地:中国安徽。

引言:“淮河八百里,跨河南、安徽、江苏;要得到肥王鱼,必经峡口。”肥王鱼,又名“怀王鱼”,是我国极为罕见的鱼种,产于安徽凤台县峡口一带水域。肥王鱼有着奇特的外形,扁圆的身体,纺锤形,黄亮,肥美,光滑,无鳞,肉质细嫩。一直被认为是上品鱼,居淮河之首。吃它的肉嫩如豆腐,喝它的汤鲜如香菇鸡汤,闻它的味道香如幽雅的宅兰。据《凤台县志》记载,西汉时,淮南王刘安赐肥王鱼,十分喜爱。这道菜是每场宴会必不可少的。后来安徽蚌埠、合肥等地的饭馆,都是用鸡汤加奶来煮,所以叫“肥王鱼加奶”,成为一道名菜,驰名中外。

特点:由肥王鱼和猪肉制成。汤汁浓如牛奶,鱼肉鲜嫩细腻,口感极其鲜嫩。

工艺:将鱼去除鳃和内脏,洗净,用刀将鱼两边的柳叶刀线划小。将瘦猪肉切成长约3.5厘米、宽1.7厘米、厚0.3厘米的梳状切片。炒锅烧热,加入猪油,烧至七成热。将清汤加热至沸腾。加入鱼、肉、葱、姜,盖上盖子,将汤烤至乳白色,加盐、白胡椒粉,倒入汤碗中。

腌鲜桂鱼

产地:中国安徽。

历史:腌鲜桂鱼,又称屯溪“臭桂鱼”。屯溪原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镇。1840之后,上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口岸。原来通过江西出口的特产,由新安江改为杭州,出口上海。就这样,屯溪成为了本省的商品集散地。每年重阳节过后,长江著名的鳜鱼市场都会把鱼运到屯溪出售。从望江到屯溪大概有七八天的路程。为了防止鳜鱼在路上变质,我们在去之前把鱼放在木桶里,在鱼身上撒一层淡盐水,在路上停留的时候把鱼翻过来。这样运到屯溪,鳜鱼不变质,鳃色还是红色的,还散发着一股异味。但是只要是厨师用热油锅炸的,小火煨的,都是鲜嫩透骨,特别好吃。就这样,屯溪“臭鳜鱼”出名了,所以当地也叫“腌鲜鳜鱼”。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特点:由桂鱼经腌制、烧制而成。菜色浅黄,鱼肉嫩白,风味浓郁,清香可口。

工艺:将桂鱼放入木桶中,每层鱼上撒一层淡盐水,待鱼满后盖好桶,每天翻一次,250C腌制7天左右,取出晾干。炒锅烧热,加入猪油,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将鱼煎1分钟,翻面,煎至两面微黄,倒入漏勺沥干油。原锅留少许油,将肉片、笋片略炒,将鱼放入,加入酱油、绍酒、糖、姜末、鸡汤,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约30分钟。等汤差不多干了,撒上青蒜,用湿淀粉勾芡,淋上少许熟油,即可食用。

油炸麻雀

产地:中国安徽。

历史:据说炸麻雀的名气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带兵攻打太平政府,路过县城时,麻雀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大呼小叫。朱元璋心烦意乱,命令士兵射杀麻雀。战士们把被打死的麻雀收拾干净,用热油炸脆吃,味道鲜美。朱元璋尝后大加赞赏,经常命令士兵杀麻雀吃。这道菜闻名全省,已成为安徽著名的野味之一。

特点:由麻雀经油炸,用调料腌制而成。菜的颜色红而有光泽,肉干香脆,味道鲜美。

工艺:闷死活麻雀(用手捏住嘴闷死或用水淹死),切去喙壳和爪子,开膛,洗净,晾干。炒锅放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放入麻雀,炒5分钟左右,待脑盖发白,麻雀浮起时取出。将炒好的麻雀放入原锅中,加入鲜汤、装满姜、八角、丁香、桂皮的调料包以及酱油、糖、盐,然后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等锅里的汤稠了,拿起来晾凉,用香油泡一两个小时。

李鸿章杂碎

产地:中国安徽。

历史:李鸿章杂碎,又名巩俐杂碎。这道菜始于清末。相传晚清大员李鸿章写欧美,曾在美国中国餐厅招待美国使节时,吃了一碟炖燕窝。因为是用鸡丝和火腿一起煮,所以叫“杂碎”,这道菜世界闻名。清代野史大观记载,李鸿章出使时,“在美斯中国吃饭,几次请唐朝的馆子吃饭。西方人问名字,中国人很难有对的。这个系统的名字叫做‘杂碎’。从此,杂碎之名响亮。”杂碎是安徽方言,就是杂碎。因为李鸿章是安徽人,“李鸿章杂碎”成了安徽的一道名菜。

特点:由海参、鱼肚和火腿制成。成品菜用料多样,质地软熟,鲜味浓郁,鲜咸适口。

工艺:水发海参、鱼肚、鱿鱼、熟火腿、玉兰花片、腐竹都切成5厘米长的条状。鸽子蛋煮熟去壳,少量鸡、五花肉、扇贝加酒、葱、姜,笼蒸透。鸡肉和五花肉切片,干贝拉切丝,鱼糜卷成干贝斯球,笼蒸。接下来将以上东西放入锅中,加入鸡汤和调料炖入味,整齐的放入大碗中,加入鸡汤,稍蒸出。将汤倒入锅中,将食物盖在大汤盘上,撒上熟火腿丝和鸡丝。锅里的汤烧开,用湿淀粉勾芡,浇上猪油,浇在杂烩上。

郑文山竹笋

起源;中国安徽。

历史:郑文山的竹笋产于歙县的郑文。笋壳黄中带红,笋肉洁白,鲜嫩无比,微甜。在安徽,人们一直把它作为制作蔬菜的主要原料。《安徽通志》中有“魏州六市笋出,不如问政者。”

特点:它是用安徽郑文的竹笋做成的。竹笋色白,香脆,鲜甜微酸。

工艺:将竹笋去根去皮,洗净,煮2分钟,取出,用刀拍松,切成3.5厘米长的段,放在盘子里。将糖、醋、香油、味精、盐放入碗中,打成风味汁,浇在竹笋上。

桐城文庙

桐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桐梓王国建立于春秋时期,郡县制建立于唐初至德。古县文化起于宋,兴起于明,兴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为盛。古老的祖先在这里留下了各种历史见证,名人和桐城派代表人物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古建筑更是璀璨的明珠,烘托着这座古城的优雅。在众多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夺目。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池畔、潘桥(又称状元桥)、大成门、崇圣寺、申屠寺、东西龙寺等。

等等。总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像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镀金,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文庙”二字。

桐城文庙是明清以来供奉当地孔子的礼制建筑群。它住在县城中心,面对广场,面对繁华街区和平路,三面环绕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如繁星拱月。据《安庆府通城县志》记载,文庙原位于县城东郊外。建于元祐初年(公元1314),元末毁于火。明初洪武迁至此址。后因士兵、火灾、风雨反复侵蚀,明清时期修复19次。虽已废弃,但仍是原貌,翻修后的孔庙依然金碧辉煌,古朴典雅。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向平台,俯瞰前方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是东西走向的长猫道,庭院开阔,中间铺设石板,是祭奠的通道。正殿宽5间,深3间。其建筑风格既有明清特色,又有辽金遗风。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三维资料。

纵观文庙建筑群,不仅有高耸入云的石坊、飞檐走壁、气势磅礴,还有许多造型精美、精致细致的砖雕、木雕、汉白玉雕刻。仅文庙门楼就有60多处镂空木雕、浮雕,“孔子生平事迹”、“鱼木农耕”、“魁星点斗”、“拔尖”等图案生动有趣。

文庙内有一座桐城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瓷器,从李的绘画到方以智的书籍,从雍正御资保和殿大学士张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铭中的玉玺板指,共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许多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