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门的建筑历史

与其他门不同的是,崇礼门的牌匾上竖写着“崇礼门”四个字。太祖(1335-1408)李成桂建都时,以为可以扩展到首都甚至景福宫,因首尔安山风水观怒过度而引发火灾。崇礼门的仪式性格在阴阳五行中属于火。如果和崇礼门一起竖列,就像火焰咆哮燃烧。当时认为可以用火来战胜月山之火,所以牌匾是竖着写的。崇礼门碑上的碑文既庄重典雅,又雄浑美观。这本书是唐太宗(1367-1462)的长子让宁大军(1394-1462)写的,很有名。崇礼门位于马路中间,游客无法近距离看到,但在车上和路边很容易看到。尤其是晚上,城门下的水银灯照亮了南门,这时你就可以欣赏它的美了。

太祖七年(1398)第一次建立后,崇礼门于世宗三十年(1448)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日后仁辰、丙子日军暴动随机发生时,南门未损。1962年,根据文化财产保护法,崇礼门被视为国宝No。1.建筑平面为正面5间,上下两层侧面2间。楼里面的楼下地板是彩虹的,外面做春井的地板,其他房间做地板,楼上做木地板。关于匾的作者,历来有几种说法,但根据《雷志锋说》的记载,是宁大钧写的。另一扇门上的匾是横着写的,崇礼门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崇礼’二字意为火花,以此来压制清福宫对面关悦山的怒火。南门是众多城门中最大的。它是典型的多包建筑,是韩国建筑史上运用实木建筑技术的重要建筑之一。

最早于1398年朝鲜时代完成,1448年重建。1908年,日本统治下的殖民政府为了“改善交通”拆除了城墙,只留下了城门。朝鲜战争期间,南门被战争摧毁,修复工程于1962进行。2005年5月,崇礼门周边建起了广场。2006年3月3日,崇礼门中路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