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长征是怎样的?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正确理解“长征精神”,首先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 * *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外战必先定”的反动政策,调集654.38+0万兵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50万兵力逼近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杜乔金沙江、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会师、过草地、瓦子口激战、会师,最终胜利到达陕西延安,行程二万五千里,史称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长征精神”的历史内涵

综上所述,长征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 * *生产者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实质是把劳动群众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寻求生存和解放。

三、“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和信仰。它藏在人们的心里,变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种能量。它就像一团看不见的火,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一颗颗星星的火。也能燎原,延续千年,为世界提供取之不尽的热能。这是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将代代相传。它不能用GDP和外汇储备来计算,也不能用外在的现代化建筑和项目来考量,但它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继承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正确运用积累的经验,努力调动和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国发2号文件的强大机遇,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贵州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这与过去红军长征的任务和条件有很大不同。但是,在一个地理条件复杂、贫困人口众多、工业落后、交通极度不发达、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要迎头赶上,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其难度和危险丝毫不减。所以更需要我们发扬* *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 * *共同理想,为了* * *共同利益,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团结,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 * *无产阶级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道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