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轿子的变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轿子,形制名称各异,有“八抬舆”、“半舆”、“篮舆”等。
《紫同治简》说,这些形状各异的轿子是“用肩行走的人”在顾恺之的《一图女史,一图班戟词》中,有一幅“八抬玉”的形象——其轿子大,可同时坐两人,八个轿夫,前面六个,后面两个。
八肩舆是高级肩舆的一种。当时只有皇帝、王子和公爵才能骑。
民间的板形状比较简单,只是将一块方形的板固定在两根杠上,两人一前一后抬起,骑手屈膝或盘腿坐在板上。
盛唐时期,轿子的种类比魏晋时期丰富得多。
比如皇帝坐的“步战车”,王公大臣坐的“步舆”,女人坐的“屋檐”,民间各种板舆。
唐代颜所绘的《步行图》是最早的一幅皇帝骑着步行战车的图像。
画中所画的是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三宝派宰相到长安拜见唐太宗,向文成求婚为公主。
女子轿子也始于唐代。他们乘坐的屋檐是用竹条做成的,形状接近后世的轿子。
《书屋元规》载:“唐文宗时,女子惯乘公车,近来则用房檐。这已经成了一种习俗。”但在当时,坐轿子的妇女仅限于宫廷官员的妻子和母亲。
到了宋代,轿子的样式和质地越来越讲究,并根据地位制定了轿子的等级制度。
比如皇帝的轿子叫战车,皇后的轿子叫龙肩。
在宋代,乘坐轿子的人不仅限于皇室,许多平民百姓,如庶人和富商大家也乘坐轿子。
传世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许多轿子意象。
繁荣的
轿子流行于南宋,被正式列为迎接官员的交通工具。
明代的轿子分为“秀轿”和“暖轿”。
轿子又叫“凉轿”,民间称之为“山轿”。
它的形状是一把两边绑着竹竿的大扶手椅,椅子下面有一个踏脚板,类似于没有窗帘的“滑竿”。
温暖的轿子和宋朝的屋檐差不多。
清朝对坐轿子有严格的规定。就皇帝而言,任何场合坐什么样的轿子都有制度限制,不能违反。
皇帝的轿子叫“舆”,分为礼舆、步舆、轻步舆、方便舆四种。
李煜是一个立体的长方形,用楠木制成,轿子里建有一个金龙宝座。
轿子左右各有直杠,大小抬杠共十四根,都涂着红漆,绘有金云龙图案。所需的承载数量多达16个。
李煜是最高贵、庄严、豪华的皇家轿子,皇帝只有在祭天、祭祖的场合才能乘坐。步宇是皇帝在皇城巡游的轿子;轻步舆是皇帝在皇城外打猎巡逻用的轿子,尺寸比步舆小;方便舆是一种小轿子,时刻陪伴着皇帝,让皇帝在宫廷和花园里随时乘坐。
皇后的轿子在形状上与皇帝的轿子几乎一样,只是装饰把龙变成了凤,所以叫“凤”,也是十六人抬。
当时四人以上抬的轿子俗称“大轿子”,两人抬的轿子俗称“小轿子”。
://cathay . ce/history/200906/15/t 20090615 _ 19317439 _ 2 . s
此外:
://华夏/zhwh/gjzt/2009/03/133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