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的「渣江面」能延续100多年?

在北京人眼里,渣江面是最家常的食物,每家每户的菜谱都不一样。而想尝试做扎江面的外地人总是无所适从,经常被很多精致的东西迷惑:“小碗干炒”“七菜八碗”。那么,为什么北京的“渣江面”能延续100多年呢?

1历史悠久。

早在北魏时期,酱油发酵的方法就很流行。而今天北京人爱吃的酱,是清军在1644年入关时带来的。据说满族人一直有吃酱油的传统。也有人说,清朝皇帝努尔哈赤做的酱油,含有丰富的盐和蛋白质,可以补充体力。至于面,从东汉开始就有了。此后有了各种各样的风格,然后又有了“面汤”、“过水”、“挂面”、“拉面”等各种花样。但是当酱和面正式相遇的时候,已经是晚清了。

味道很精致:最下面可以上一根黄瓜,最上面可以上七菜八碗。

“七菜八碗”并不是说菜碗加起来十五个,而是描述了渣江面配菜的种类和丰富程度:青蒜叶、芹菜粉、萝卜芽、黄瓜丝、白菜丝、心美萝卜丝、豆芽、...真正的“食客”都知道如何在这个季节吃到最美味的“时令菜”:比如早春要吃鲜嫩的萝卜苗,冬天要吃焯水的大白菜。过了这一季,再想吃这道菜,就得等下一年了。

日常生活中,很难每天都这么讲究。然而,虽然渣江面的配料简单,但他仍然可以吃得美味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