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起源是什么?

“强”是公牧羊,“江”是母牧羊。和黄帝都是少典之子,姓蒋,说明炎黄都源于古代羌族部落制度。传说炎帝东移,发展原始农业,黄帝效仿,进入中原。最后两者合并成为华夏民族的祖先。

可见,华夏族起源于古代羌族,是率先发展农业的一部分羌人,而其余羌族部落则留在原地,仍然没有告别落后的畜牧业时代。久而久之,东移的羌人自称“华夏”(意为“来自国的人”),却保留了华胥、昆仑的传说,却忘记了华胥国在西方,以及他们的西羌兄弟,称之为“西戎”(即从西方入侵中国的士兵)——虽然“戎”这个名称盛行于周朝,但很可能是最早的殷商王朝。

此时夏、羌尚未形成非常严格的国界。古代的传说和史料都记载了夏与羌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交往。甚至华夏部落群中的很多部落、氏族本身就是羌人,甚至还有很多羌族部落在商周时期并入了夏族。另一种情况是与羌人混居多年的夏人回归中原,如冀州部落。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古羌人创造了仰韶文化。当时,夏强文化仍然是完整的,但东方的大汶口文化、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不属于这个体系。

随后的历史就是华夏部落新兴的两个联盟向四面八方推进各自文化的过程,各地文化被仰韶文化基础上的龙山文化(吸收了东夷大汶口文化的黑陶工艺)所取代,这也是华夏民族向四面八方扩张的写照。

华夏扩张的第一个敌人是古苗族,以蚩尤为代表。传说苗族是黄帝部落的一个分支,长期生活在南方森林中,被黄帝遗忘。因此,他们反对黄帝。战败后,一部分苗人并入夏族,一部分逃往南方,也就是今天苗、瑶语的苗、瑶人。可见苗、瑶语也是源于古羌人。

然后华夏部落联盟打败了东边的彝族。一般认为以鸟为图腾的彝族是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人。我认为不是,因为彝族的大汶口文化和羌族的仰韶文化,也就是百越的良渚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能是很早就北上的一个越人发展出来的文化。后来受羌人仰韶文化和通古斯红山文化影响较大,进一步渡海至辽宁南部。

所谓“易”,就是“平”(或“从大弓上”)的意思,没有歧视性。这是因为以仰韶文化为基础的羌人也深受东夷大汶口文化的影响,最后融合成龙山文化。在很早的时候,很多彝族部落也加入了华夏部落联盟。汉朝以后,彝族彻底灭亡。今天的江淮官话和胶辽官话很可能是古代彝语和华夏语的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炎黄东移的同时,又有羌人南下天府之国四川。近年来最新的学术成果证明,古蜀人也是起源于长江上游、创造三星堆文明的羌人。

留在汉族和藏族发源地的羌族,后来进入南疆和青藏高原。汉代西域的一些小国是羌人建立的。青藏高原的羌人形成了自己的“僰人”,其中一部分人形成了吐蕃人,也就是今天藏族的祖先。一部分吐蕃人南下形成今天的缅甸人,另一部分“僰人”直接南下形成白族、彝族、纳西族。羌族语言的这一部分。

至于汉藏语系中的壮语和侗语族群,与其他中国人和藏族的遗传差异很大,甚至大于汉族和阿尔泰人的遗传差异。白保罗甚至认为,单纯从语言方面来看,壮侗语(侗台语)应该属于南岛语族(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其实他也犯了一个错误——后来学者发现,侗台语、汉藏语、南岛语都是同源语言,有很多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南岛语是双音节语言,汉藏语侗台语是单音节语言。

最近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东亚人都起源于非洲,在移至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后向四面八方扩散,形成了五个分支:朱强(除汉藏语和壮侗语外)、北地(阿尔泰)、百越(壮侗)、白蒲(南亚)和海夷(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其中羌人(汉族藏族)迁居甘青,形成了早期的民族认同,以及华胥、伏羲、女娲、昆仑的神话,进而分为汉族(华夏)、族(三苗)、藏缅族(西戎)三个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