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东名镇,有小洛阳之称,有几千年的历史故事。
平乐镇因平乐村而得名。
平乐村南为香庄,北为三里铺。北有邙山,南有洛河,东有汉魏洛阳城,西南有瀍河回族区;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平金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该村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土地肥沃,繁荣昌盛,一直是罗东名镇。
东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汉明帝为迎接西域“飞廉铜马”贡品,修建了平观乐观的建平音乐厅。从此,平乐殿成为皇帝检阅三军、与手下将领欣赏各种剧目、设宴显示国威的场所。因该村位于平乐观附近,故称平乐,又名汉源,有“东方之篱”、“大汉屏障”之称。北魏扩大了洛阳的首都,建平李乐。如今,平乐村以平乐观、平乐巷命名。
洛阳文史学者徐金星先生曾为《东都明珠·金平音乐》一书作序。序言写道:“平乐镇平乐村、新庄村、六坡村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平乐村北有东汉帝陵。”这说明平乐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
1957修建中州运河时,这里出土了齐侯的聚宝盆。高43.5厘米,直径70.3厘米,重75公斤。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现藏洛阳博物馆。
平乐村,植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被世人誉为“小洛阳”、“金平音乐”,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牡丹画第一村”,自然。
项庄,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是洛阳以东著名的集贸重镇,各地商贾云集。村里有一条东西向的街,不到一公里长。街道两边的门面几乎都是商家和店铺,主要是粮店、棉布店、药材店、布店、染坊等等。
据《项庄古镇轶事》记载,东汉时期,洛阳东有白虎观,西有青龙观。香庄村是青龙寺所在地。后来,青龙寺逐渐坍塌,附近的一座巨大石像成了这里的地标,村子改名为“香庄”。
在香庄村南头路以东,有一块被围墙围起来的“空地”,就是石像所在的地方。有村民说,这里以前是水坑,石像立在坑边,它的四只脚和底座陷在泥水里,让人心疼。后来,为了有效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村里投资改善了这里的环境,修建了墙壁和天花板,并“安置”了石像。
据专家考证,这尊石像应该是东汉时期雕刻的,距今1900多年。是目前中国极其珍贵的石雕艺术瑰宝。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只石象原是项庄北邙山达汗墓中的圣门象。在去邙山的路上,石象在这里“生根发芽”。
村中古树参天,城墙环绕,气势雄伟。村外的窑店板守卫着洛阳通往黄河渡口的门户,是洛阳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据点。从东汉到隋唐的近900年间,朝廷在姚店古村南门外设立了武场和烽火台,经常在此阅兵。
目前,姚店古村有东门、二仙庙、关帝亭、望京门、南门等遗址。两位神仙是女神。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皇帝封他们为“真人”,宣和初年封他们为“惠崇、崇叔”。
二仙寺占地约500平方米。它建在2米高的平台上,南北向。主要建筑法规基本齐全。有一座灰瓦顶的大脊硬山厅,左边有一座附厅,还有广生和老君两个厅。据民国六年(公元1917)记载,二仙寺始建于六朝(南北朝)。元至正元年,蒙古兵马保保和村民捐资在二仙庙前修建了一个平台和一个戏台。
明清时期,姚店古村建有驿站、邮铺、墩台,常年有士兵驻守。民国初年,张放捐资重建二贤寺。姚店古寨南门楼原建有相关皇帝亭,亭内放置关檀香像。南门挺高的。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南门可以看到洛阳城的一些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