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之战和桂岭之战有哪些典故?
1,桂陵之战
战国初期,魏因变法而强盛,引起了其他诸侯的警惕。公元前356年,赵成侯在平陆(今山东汶上)与齐威王、宋桓侯相遇,为表恩情,遂与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南阳北五十里)会师。于是,魏国开始受到各国的攻击,魏国想找到一个突破口来解除这场危机。
公元前354年(周先王十五年),赵攻打魏国的盟友魏国,夺取了齐国和(都在今天的河南长垣),导致魏国的干涉。魏派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
第二年,赵湘琪请求帮助。齐王命令田忌和孙膑率领军队去营救他。孙膑以为魏国以精锐之兵攻邯郸,国势空虚,便率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令魏国推庞涓回战。而孙膑却埋伏在桂陵(山东菏泽,河南长垣),打败魏军,活捉庞涓。在这场战役中,孙膑避实就虚,攻其所存,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术,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常用的诱敌就范的手段。
2.马岭战役
桂陵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竹书·春秋》记载:称王二十八年,夜引本部兵与郑、何交战,大败
到了二十八年(公元前341),魏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答应救援,以此来敦促韩国抵抗魏。齐威王以为大将军,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引魏都前来救援,以解南朝鲜之困。用“降焦示弱”的方法,魏军65438+万人被杀得溃不成军,活捉了太子沈伟。
经过这场战争,魏被大大削弱,失去了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