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化解危机的沟通实例

赵将军廉颇嫉妒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让他难堪,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他发生冲突。大家都很疑惑。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后个人之仇”道出了他的用意。

这句话也瞬间消除了廉颇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后和蔺相如成了死党。

蔺相如的一句打地板的话,变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得以沟通,也使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高尚人格。

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可以消除很多误解,打破很多精神上的隔阂。

1.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江南,带上了大学者纪晓岚。

一天,当他们口渴时,纪晓岚看见路边有一棵梨树,于是他摘了一个梨,独自吃了起来。

乾隆皇帝很生气,问:‘孔融四岁就能让梨,为什么不让艾青去拿梨?这时,纪晓岚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赶紧说:“梨爱好者,离开!奉命陪我,我不敢让梨。

”乾隆皇帝说,“你就不能给我一个梨吗?”纪晓岚接着说,“我会为皇帝服务一辈子,我没有两个野心。我怎敢将梨子与陛下分开?”乾隆只好咽了咽口水。

2.“老人”这个称号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

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国子监编纂了《四库全书》。

有一天,纪晓岚和他的同事开玩笑地称皇帝为“老人”,恰巧被乾隆皇帝听到。

甘龙生气地问纪晓岚,“你说‘老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能说出真相,你将免于死亡。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回答,“整个城市都这么称呼你。

你想,长寿叫老,顶天立地叫头,爸爸妈妈叫孩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叫你‘老头’。

”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赦免了纪晓岚的死罪。

从此“老人”的称谓流传开来,不仅大臣可以称君,妻子可以称夫,年轻的可以称龙,没有丝毫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