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饮食习俗博物馆基本陈列

东莞美食风情馆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场景还原三种方式,让观众了解东莞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讲述从清朝到民国时期东莞水乡人民的风土人情。整个展览面积为923平方米。

东莞(渔、农、柴)景观:展馆巧妙地利用空间设计,将展示内容不着痕迹地搬进场景设计中。将东莞水乡的生活和农耕场景制作得精致而逼真,会勾起现代人童年的苦涩回忆。展厅系统介绍了铁犁、铁耙、竹篱、篮子、扁担、旧洒水桶、旧水车、旧粮桶、耙子、渔网等各类文物。反映出东莞农业生产中陈旧的手工操作和现代机械化之间的强烈反差。

“小吃制作展暨(糖油)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是珠三角小吃文化的一次聚会。一些关于当季吃的模型是专门做的,是顾客最爱看最想吃的角落,有东团、马哥、咸汤丸、咸鱼龙、糖圈、油角、鲁堆、凉不帅、白糖饼、碗饼。这些著名的传统小吃不仅味道鲜美,还展出了大量东莞人制作的文物,如小食用铧、竹板、竹筛、灭蚁唇罐、老小手提篮、旧饭碗、旧洗碗盆等。而粮票和肉票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东莞饮食文化的历史是有根有据的,东莞人是富有传统务实精神的。

(碗、筷、钹)展览:展品很多,有花碗、鸡碗、葵口双系青釉瓶、双凤瓶、古戏曲汤杯、人参杯、青釉瓶、彩罐、明清系列、豆青系列、各时期筷筒,都是早期的。可见,先民们从来没有把饮食单独作为一种对食物的需求,还将其纳入文化艺术的范畴,据报道,当今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可见中国的饮食文化影响力之大,堪称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重视习俗。宋代娄键曾说:“国家的生命力在于风俗;习俗的根源是纪律。明代的郑潇说:“所谓夫命之俗,施于朝廷,传于天下,贯于人心,关乎天命,不可心不在焉。“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中国的饮食习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餐具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