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卫的重要建筑

金乡现存的古民居都是清代建筑。

1、杨光远砖雕花墙:金乡杨光远(原潘石故居)位于西门。二院左右厢房前有一砖雕花墙,为清代遗物,现移至金乡镇文体中心。砖雕花墙平面呈半形,两面雕刻,左右对称。每面墙高2.4m,长11.3m。共16面,其中砖雕228面。每块砖上都饰有花鸟、山水等图案,构图生动,雕刻技艺精湛,特别是雕刻的人物,如在梧桐树下聚精会神读书的先生、在松下玩耍的孩子等,形神兼备,神韵生动,风格独特,艺术感染力强。1983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东门鱼枷大厦: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这个院子以前是宋家的,有一个宽大的平台门。干的时候卖给了于家。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这是一座四合院,有三个入口和两个隔间。大台门的入口是一个大院子,地面铺着长长的石板。院子的北面是第一个门厅和七栋大房子。大厅是开放式的,坚硬的山形屋顶,粗大的横梁和横梁。这是一个桶型结构,有精心制作的拱门,打嗝和花窗。前院东墙有个圆洞,入口处有个厢房。

大厅和两边的七间房子都有十几米长。后面是第二个大院子,两边是厢房,后面是一个厅堂,七间房子。无论前院还是后院,都有精致的三级石阶,石阶两侧都有石鼓。

3.楼下郑氏庄园:位于城外郑家楼村,由郑昌佐、兄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所建。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30亩,共有65个房间。它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由六合院落串联而成,四周石墙环绕,背面临河,建有三个水门墩。花岗岩板铺设在中庭天井中。每家的厅堂、纱门、牌坊、挑檐、瓦档、屋脊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精湛,外观宏伟。其中厅堂之上的蜈蚣形汽车龙骨板屋顶,在浙南古民居中较为少见。

4.大福地: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位于李和街,占地2000平方米,三室七厅,两侧有东花厅和西花厅,后院还有一个厢房。此屋南面有两个排门,朝力河街东台门上有“大福地”二字,排门两侧的壁刻是“山清水秀,鱼跃风筝飞”。入口门是一个天井,有一个朝北的石屏。整座豪宅环境幽静,建筑风格独特。

5.百步街陈宅:百步街位于西门,长100步,宽约5米。陈宅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两扇交错的大门,均朝南。即进入第一个站台门后左转几米,再右转进入第二个站台门。古时候第二个站台门叫小强。这座房子有前后两个庭院,两个房间有五个开间,坚硬的山顶和桶型木结构。

6.方宅:建于民国初年,占地1.500平方米。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二楼“走马楼”环绕,中殿水泥地面镶嵌艺术铜条。方家是当时金乡的一个富家。现在基本完好。7.袁宅:建于1925。类似方屋的风格,都是巴洛克风格。五房两层两层带厅近100平米。后院两侧有两栋小楼和厢房。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那时候袁家也是金乡的有钱人。现在基本完好。

其他古宅:张家台古宅、南门陈嘉、凤仪街张家、凤仪街尹家四房、夏佳;杨士宁广元,张家朝北,殷家七房,潘家;夏日八美屋,湖中古宅。贞节牌楼,建于清代,原位于西门街,80年代后迁至金乡狮山公园。是一座仿木石建筑,四柱三室三层楼。整体宽5.24米,高3.75米。方柱呈方形,四柱上端放置石狮。抱鼓石设置在柱脚的前后。方横刻“贞节”二字,左刻“雍正十一年十月”,右刻“一世仪之妻杜十礼”。第二个房间的前额浮雕如意图案,横膈膜的前额应用斗拱,悬挂在山顶。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杜氏)二十六岁卒,葬其姑、夫,致力教幼子成名,守节四十年,雍正八年撰衔”。

民谣说“一亭两阁三牌楼”。其实不仅仅是“三牌楼”。其中,位于凤仪西段北首的一座牌楼,是夏先太的妻子王世李;还有夏伟川的妻子王丽和顾德的妻子李琳丽的牌坊,大多是贞节坊。1.西马桥:建于明末。离南门一英里远。乾隆五十三年(1 788)重修。桥面上有七个洞,八块板。桥两边的石栏杆上雕刻着24对小石狮子,造型各异。两端栏杆与桥面连接处有一对长着脖子和鬃毛的石马。该桥因抗日将士从战场归来饮马,在甘溪河畔刷洗而得名。

2.状元桥:位于金乡镇方下村。建于南宋时期。该桥横跨东西,为梁式石桥,架设在金乡、钱Ku镇的古道上。桥高约四米,跨三间房,长12.4米,宽2.5米,中孔7.20米。每座桥由五块青石板铺成。桥中间的两个桥墩各由四根横梁组成,横梁在长长的方柱上带有水平承台。两端的码头用规则的积木搭建,两座桥各配有八个青石台阶。宋代,陈文的儿子陈傲和陈俄都是武术状元,因此得名“状元桥”。桥的两边仍然有牌坊和石柱。1.七口井:它们都是600年前建城时挖掘出来的。水质清澈甘甜,分布在大禹和小禹两座山峰下。大屿山岛下有四口井:黄三寺、玉泉寺、益仓南、广济寺,小玉峰下有三口井:西林寺、万善堂、穆寺。这七口井的位置是成排排列的,大屿山下面四口作为斗头,小渔山下面三口作为斗勺。

2.涌泉寺小石塔:石塔矗立在涌泉寺前。这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亭子式建筑。六边六层(原为七层),残高3米。塔内每层各有一尊佛双手合十坐于莲花座上,现存十三尊。石塔腰檐翼角倾斜,塔顶雕刻三角火焰图案,内饰一颗石珠。这座石塔为研究苍南古塔的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金乡原来有23座寺庙。现存的也有近二十种。

1、城隍庙:建于明初,是城内最著名的寺庙,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雄伟的庙门表明“你在这里就知道了。”全寺为三进、四角形结构,龙角悬檐;中级人民法院有一个古老的舞台,有石柱,拱形平台顶部,木雕和独特的拱门。后院石桥跨池,池水清澈;立太子阁。卫城的清明节庙会,以城隍庙为中心,每年都很热闹。

2.水月堂:位于油车巷西端,坐北朝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862),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咸丰年间(1851~1862)重修,光绪年间再次修缮。大殿分为三个入口,前面有亭子(现在只剩下基石),中国建造的大雄宝殿,后面建造的观音阁。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

3.卫国寺:俗称三官堂。清顺治十八年迁边时,被灭。康熙九年后,改地界为卫镇,主体建筑逐步恢复重建。康熙四十九年,清军进驻城北,乾隆四十五年(1708)修建重修卫国寺。卫国寺是一座三步庙。一进院,有石桥,有放生池。两个人进了大厅。

4.中山堂:位于黄泥坳西门外。老中山堂创建于唐宋时期,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明朝万历年间,僧人于祯等人迁移重修,划定大殿界限,告诫信众不得擅自将土地转卖给村民。现在它已经被所有善良的人们捐款重建。中山堂入口,约有两匹石马相隔,一石翁仲(宋代墓葬饰品,从墓地遗址移至此堂)。

5.灵云寺,俗称东寺,原名灵峰教育学院,在灵峰。唐先通(861-874)建好,青干龙人神(1752)由桑德松重修;嘉庆十二年(1807)重建。在寺庙旁边,有许多奇怪的山峰,许多岩石铭文,以及躺在路边的元丰古桥。

6.阴环寺:阴环寺,原名“莲花庵堂”,因寺内荷塘而得名,位于东门大屿山(狮山)脚下。明代迁居的魏家第七孙王之友,辞官隐居荷兰安堂,改名“官隐居”。明末清初陈仓起义期间,龚升沈瀛洲在尼姑庵写下《金象困城》,尼姑庵改名为“草庐”。原尼姑庵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清乾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主厅是一座有屋顶的木制平房。后厅改建,边上有阳台。寺前有一口古井,深达一尺多,水清,有“莲花寺泉”的记载。乾隆至光绪间的重建。1,金舟乡灵峰古解溪执信安县郑敖墓,叶适题写。今崖上有大云:宋,为进士,之墓,在知新县。

2.张琦墓:金乡市南郊甘溪西马桥畔,是抗日将士埋骨之地。1970年,出土了一块青石板,大明张弓墓。坟墓是同时被发现的。张弓,即金乡魏第一任统帅张启,为三品。

3.石墓(首辅知同,从三品):位于卫城南郊朱茗岭马坊集路一侧,有“明定远石公神道将军之门”十一字石碑。

4.李觉坚墓:明初李伟明随张后启在金乡从军,原籍宁波四明山。洪武二十年,任镇督,封为将军,金乡李氏始祖。其墓位于金香阁西山坡。乾隆重修时,立“李觉健墓”碑,其妻名为龚仁。

5.方墓由南昌府决定。在金舟镇朱明岭,一位大师在墓前的摩崖石刻上题词。

6.岁的龚英德成了墓,在金乡南门外的金子山。

7.陈世春墓:位于金乡南门外庙湾脚下。陈川之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