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衙门口放生狮子?
石狮子坝门
中国人一直把石狮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景点中。随处可见各种形状的石狮子。一对石狮子被放在古代官庙和巨宅的大门前,用来守卫镇宅。直到近代,在许多建筑的大门前,还遗留着这种石狮镇宅养老院。那么,用石狮关大门的习俗是如何产生的,起源于何时?
狮子在动物学上属于猫科哺乳动物。它的雄性身材矫健,头大脸宽,玩毛大胆,体态十分凶猛。它的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使狮子得以进入中国。“后汉的历史。《西域传》:“张元年(公元87年),(某息国)遣使献师(狮)与。”意思是远在西亚的一个利益国家(相当于今天的伊朗)派遣使节到当时的汉武帝刘欢那里,送去了罕见的礼物:狮子和符拔(一种罕见的无角动物)。这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一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进入中国人民的民间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被尊称为“瑞兽”,被提升到了堪比老虎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狮子出西域国,为万兽之首。”狮子在中国有如此好的运气,也得益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说:佛祖释迦牟尼出世时,发狮子吼:“天地为唯一”。所以佛教梗把狮子作为神的庄严吉祥的神兽来供奉。以后佛家说声音震动天地,百兽生畏,就叫“狮吼”。中国佛教圣地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的文殊菩萨。传说这位专修人间联盟智慧的文殊菩萨最早是骑着狮子来到五台山的,五台山就成了文殊菩萨说法的道场。有了这样的威严,汉唐时期帝王陵墓和贵族墓前开始出现狮子。但当时只是放在墓屋前。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放在一起。石羊和其他石像放在一起,起到震慑作用,让人产生敬畏感。此时的石狮还未进入民间,其造型与后来守护城门的石狮明显不同,即下方没有石狮雕像。
在汉唐时期的古代石狮遗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大的石基座。
石狮到民间,成为守门神兽,这种习俗形成于唐宋以后。据程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见文史知识1998第9期)记载,唐朝都城的居民多居住在方,方是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方门的住宅区,用于防火防盗。方门大多做成拱形门,上面写着方的名字。每根方柱脚下放一对大石头,防风防震。工匠在大石头上雕刻狮子、独角兽、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吉祥。这就是用石狮等吉祥动物守大门的雏形。自宋元以来,方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富裕家庭为了炫耀自己的气势,简化了原有的坊门样式,改造成了门楼。像最初方门所用的石柱一样,石柱上雕刻着石狮等瑞兽,这种风格得以保留。这一习俗在《元代地方风俗分析》一文中有明确记载:“在京师,示官纳税家,解库门。多以生铁铸狮,左右门相通,或如上所用白世民。”这是中国最早、最详细、最确凿的关于守门石狮出现时间的记录。可以断定,元代是中国守门石狮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开端。我们看到的石狮大多蹲在一块大石头雕成的基座上,这显然是由原始绿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大门前放个石狮子有什么用?有四种流行说法:第一,避邪避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可以辟邪,所以最早用于守卫墓葬。这种人们心目中的灵兽也叫“避邪”。在人们的民间生活中,石狮不仅用来把守大门,还在农村路口设置石狮,与“石敢当”功能相同,用于镇宅、辟邪、镇凶、保村平安。所以用石狮关大门可以避邪,抵御妖魔鬼怪带来的伤害,表现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第二,预测洪水。在民间传说中,据说狮子有预知灾难的功能。据说,遇到洪水或陆地下沉等自然灾害时,石狮的眼睛会变红或出血,这是灾难即将来临的征兆,人们可以紧急避难。在这里,石狮成了灾难的预言者。第三,突出权贵。在古代,石狮子经常被用作宫殿、宫殿、办公室和豪宅的守门人,这显示了主人的权力和尊严。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金水河上的两对雄伟的石狮守卫着皇城的大门,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四面八方的不可侵犯性。第四,艺术装饰。石狮也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比如在北京卢沟桥的东端,用两只大石狮来守护栏杆。桥两端的中国表柱头上不仅刻有石狮,有的石狮上还藏着几只小狮子。这些狮子有男有女,有大有小,表情生动,做工奇妙。最小的狮子只有几厘米,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变化莫测。所以有“卢沟桥狮子无数”的说法。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的石狮进行编号,最终清点出石狮485只。卢沟桥因石狮而闻名天下,成为建筑艺术的杰作,明清以后,石狮的爪子下常踩着一个“绣球”,母狮常踩着一只幼狮。民间也有狮子滚动绣球的绘画和图案,仅代表娱乐和人类爱情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和谐的美好愿望。
如今,石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续下来,它的迷信色彩已不再被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