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历史

关于邓州,在《山海经》和《史记》中都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6400多年前邓州就有人类。夏、商、西周、春秋初期诸侯国邓的都城在邓州,邓还有一个诸侯国(在今襄樊北部)。

楚文王于12年(公元前678年)灭邓国,结束了邓国1274年的历史。后来,楚在十七年(公元前312)在今天的邓州市设立了“义邑”,意为“丰邑”

公元前11年(公元前296年),秦朝的赵浩棋打败了南朝鲜,并把它作为秦国的土地。秦赵浩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邓州隶属南阳郡。当时邓州有三郡,即昂郡(。

东汉建安二年(197),曹操率军发动“宛城之战”,包围了张绣。邓州航运顺畅,湍急的河水经新野柏慧流入汉水,再经长江。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让城南郊开凿运粮河(今小草河),以邓州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送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邓州的区位、地理、物产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战略。太和二十一年(497),将南北朝前一直位于汉水以南的荆州迁至洛阳(494年,因调兵需要),辖8郡41郡37年,后成为地方。

这是邓州历史上最大的时期。隋朝黄凯三年至元年(758)175,均属让城管辖,三次设立“以邓州为中心的宛县”。五代时,907年,朱温废除唐朝,称帝建立侯亮。开平三年(909)五月,梁太祖升任邓州为“宣化军节”(相当于省行政组织)。

府设在让,军区辖碧州、随州、抚州(今湖北天门市)、云州、邓州,行政管辖范围为让、南阳、襄城、临潼、内乡、巨潭、淅川、杨顺(府所在地)、新野。后唐同光元年(923),宣化军改名为微生军。

后周光绪三年(953),改名为“武胜军”。武胜军节在邓州有323年历史,在南阳盆地有225年历史,是南阳盆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元初至元十年(1273),邓州属襄阳郡。至元十六年(1279),邓州属豫北中书省南阳府管辖。府治南阳(今宛城区),国政仍在。原来为首的六郡,有穰、宛、内乡、淅川、西夏和杨顺。

后来又领导毛、新野、内乡三县。其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邓州市和新野、内乡、西峡、淅川等县。明代,邓州属河南南阳府。洪武二年二月(1369),弃于郡中。十三年(1380)十一月恢复让县。14年5月(1381),省恢复为州,不再设县。

该州下辖新野、内乡、淅川3县。清代邓州仍属河南南阳府。雍正以后,郡不是由散州领导的。

民国二年(1913),邓州改为邓县,隶属豫南省。民国三年(1914)更名为汝阳路。民国16年(1927),直属河南省政府。22年(1933)划为河南省第六行政监察区。民国36年(1947),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豫西南。

65438年2月,在湍河以南建立邓郡。民国三十七年(1948)一月,设在登北县。9月,登西县成立。民国三十八年(1949),5438+0年6月,撤销登西县,管辖权分别归登北县和登县。3月,邓县、邓北县合并为邓县,隶属河南省南阳区。

1972 65438+2月,九中、后坡公社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分配到淅川县。1988 165438+10月17、经中国国务院市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市),由地级南阳市管理。2011 7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政府直属试点县;

自2014、1起,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县试点,赋予部分省辖市经济财政管理权限。2013至2014,三名邓州人在邓州人民政府附近成立第二个邓州人民政府,后被判刑。

扩展数据:

邓州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西部地区,地理坐标价格在北纬31° 22′-32° 59′和东经112° 37′-112° 20′之间。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294.4平方公里。邓州市的地貌特点是“丘陵少,平原多”。

邓州市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朱利安山(海拔469.7米)为市内最高点,东南部最低点海拔85米。境内有29条河流。这些河流分别从北面或西面进入,在东南方向汇合,注入白河,流入汉水。

河流冲积形成平原,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形成大片肥沃的土地。土层深厚,土质为保水保肥性能强的潮土、黄壤、黑土。

百度百科-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