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有什么历史意义?急!急!急!

9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天宫一号拟于29日21: 16时至21: 31时在窗口前方发射。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即将进入太空。正如一些外国媒体评论的那样,中国人已经朝着实现完全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了非凡的一步。

与美苏曾经发射的空间站相比,将作为小型空间实验室的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个“小人”。天宫一号重8.5吨,而美国1973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重80吨,苏联1986年发射的空间站“和平”号核心舱也有20吨,更不用说目前45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了。但这个“小头”含义丰富,影响深远,难怪引起全球关注和热议。

蓄势待发的天宫一号,肩负着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的重任。美国著名太空政策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约翰?Logsdon说:“这是中国在10年后建造更大空间站的第一步。”

对于中国人来说,“天宫一号”的意义更加重大,它让中国人的飞天梦不断延伸和拓展。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指出,它代表了中国日益宏大的国家雄心和科技理想。

“天宫一号”无疑将创造中国多个第一,意义深远。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对“天宫一号”发射的期待了。

航天大国的普遍共识是,空间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与无人航天有很大不同。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技术要求更高。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建造空间站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技术体现。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与美俄等国相比,中国的空间站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天宫一号的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开始。路透社报道称,从技术角度看,即使天宫一号作为技术试验平台获得成功,它与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也只是模仿了美国和苏联40年前的做法。

“天宫一号”成为又一个标志,表明中国可以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集中精力发展航天事业,开始缩小曾经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的差距。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Logsdon认为,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稳步推进的结果;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中国希望掌握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如果成功,中国的航天事业将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空间站的建设不仅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也是全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很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间站上完成。天宫一号除了作为目标飞行器进行空间对接训练外,还将作为空间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天宫一号”及其后续项目也需要找到好的科学项目,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新的发现做出贡献。

无限的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应该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造福了全世界。

“天宫一号”成为又一个标志,表明中国可以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集中精力发展航天事业,开始缩小曾经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的差距。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Logsdon认为,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稳步推进的结果;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中国希望掌握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如果成功,中国的航天事业将迈上新的台阶。

“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空间站的建设不仅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也是全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很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间站上完成。天宫一号除了作为目标飞行器进行空间对接训练外,还将作为空间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天宫一号”及其后续项目也需要找到好的科学项目,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新的发现做出贡献。

无限的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应该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造福了全世界。(新华网杨军)

航天专家详解“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效果图。

读者对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有很多疑问。对此,多位专家进行了解读。

它能飞多快多远?

——音速20倍以上。

北航博士、航天任务与控制高级工程师徐明解释说,飞船的速度大约是每秒7000米,而音速是每秒340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航天器,天宫一号的速度大致是音速的20倍以上。但它不能飞得太远。从目前的燃料来看,我们只能待在地球附近。

和空间站有多大区别?

——主要是音阶不同。

《国际空间》杂志副总编辑庞之浩表示,严格来说,天宫一号只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实验室。它和空间站的区别不仅是规模,还有寿命。它的寿命只有两年,宇航员也只能短期驻扎。其他空间站寿命可以达到5到10年,甚至更长,宇航员一次在轨时间超过100天。二是空间实验室空间小,接口少,没有扩展能力。而且需要的燃料和补给要一次性集中起来,其他空间站可以用货船定期补给。“天宫一号”的主要目的是突破交会对接技术,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进行技术实验。

为什么它的寿命只有两年?

-没有必要增加成本。

庞之浩说,决定空间站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资金和材料技术。其次,在外太空高辐射、高温差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构成空间站的部件寿命有限。天宫一号的寿命是根据实验任务设计的。中国可以在两年内完成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实验,因此没有必要发射寿命更长的实验飞行器,以免增加成本。两年后,它可能在指令的控制下坠入大海。

交会对接的难度有多大?

——相当于在每秒7.8公里的狂奔中准确“接吻”。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焦维新表示,交会对接要突破三大难点:一是位置控制,二是速度控制,三是姿态控制。但这两个航天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运行速度非常高,基本上是第一宇宙速度(7.8公里/秒)。很难实现误差最小的精确控制。

会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吗?

——你只有通过预测才能及时避免。

焦维新说,目前有大量的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威胁很大,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天宫一号”没有专门的防撞措施,需要监测大碎片的分布,对大碎片的运动状态做出预测,以便及时规避。综合羊城晚报、北京晨报等。

天宫一号设计寿命两年,要完成四大任务。

近期将陆续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空间实验系统副总设计师白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介绍了天宫一号的情况和主要任务。他指出,天宫一号是一个全新的载人航天系统,已经在轨飞行了很长时间。

白说,天宫一号是中国全新的载人航天系统。原来飞船是短期飞行,飞行几天就要返回地球。天宫一号是长期在轨飞行,要完成多次交会对接任务,与多个航天器交会对接,然后完成相关实验任务。现在计划天宫一号飞行两年,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完成整个交会对接任务。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有四个:一是配合飞船完成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二是天宫一号将完成飞船与天宫一号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对接后,天宫一号将对组合体进行完全控制,包括姿态和轨道控制,以及对舱内大气环境的统一控制,包括温度、湿度、舱压、氧气,也就是载人环境将由天宫一号控制。三是开展相关实验,主要包括几类:第一类是空间科学实验,包括空间物质探索和对地观测实验;第二类是太空医学实验,是为了将来建造空间站,如果宇航员长期停留而进行的;第三种是再生式生命保障实验,是为未来空间站进行实验,比如废物的再利用,也是为空间站打基础;第四类是对空间站的技术验证。现在空间站建立了,后面还要建立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天宫一号肩负着为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奠定基础,进行技术验证的使命。(白)据

天宫一号给航天员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向浩瀚太空,航天员将在太空有一个新家。天宫一号已经在太空两年了,准备迎接宇航员留在飞船里。航天员要在里面工作、生活、进行科学实验,所以这个家“家具”很多,功能丰富。

太空训练设备

未来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长期驻留。长时间在失重环境下飞行,会出现肌肉萎缩、骨质流失等症状,这就需要航天员通过太空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所以天宫一号第一次带来了太空锻炼器材,比如锻炼下肢肌肉的专用自行车,锻炼肩背部肌肉的拉力器。下体负压缸负责对航天员下体施加负压,促使其血液流向下体,改变失重环境下血液向头部转移的情况。这些都是目前国际空间站普遍使用的失重防护锻炼设备。

航天医学实验设备

为了探索航天员在太空长期停留的医学变化和防护措施,天宫一号装载了许多空间医学实验设备。如质量测量仪,可以在失重状态下称量人体质量,反映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的体重变化;骨质流失对策仪器研究如何通过对宇航员施加外力来对抗太空飞行导致的骨质流失。同时还有一些用于研究失重状态下细胞变化规律、人的心理变化规律、舱内气体取样分析的装置。这些研究设备是专门为特殊的空间环境研制的,涉及航天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电子技术、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与神舟系列任务相比,天宫一号的实验设备和项目大大增加,航天员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

人造“地球”环境

人类要想在太空长期停留,就必须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小环境。除了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天宫”还配备了特殊的“武器”,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人体是微生物的来源,代谢的皮屑以浮尘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微生物控制装置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过滤净化。此外,舱内设备和非金属材料会释放少量有害气体,对航天员健康不利。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可以在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之前,有效去除数十种有害气体,提前开始运行。此外,宇航员呼吸和出汗产生的水蒸气也由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

用于回收废物的回收设备。

神舟飞船过去是携带消耗性资源的,航天员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资都是从地面携带,而天宫一号首次带来了废旧回收设备,准备验证回收技术。电解制氧机可以把纯水变成氧气,动力水气分离器可以把航天员的尿液分离出来。未来空间站上的尿变水、氧气再生等技术都与此密切相关。当这些技术成熟后,将大大减少地面补给,实现尿液、体液和有害气体的循环利用。

男女宇航员的服装

这一次,宇航员的蓝色睡袋绣有祥云。与“神七”睡袋相比,重量明显减轻,材料具有阻燃、防静电、重量轻、弹性可调等特点。天宫一号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暖内衣、保暖裤、运动袜、运动服、短裤。这些衣服的设计比较特别,主要是考虑到空间工作实验的特殊需要,比如有的衣服上有电缆口,有的口袋用来放置辐射表。由于天宫一号长期处于无人低压运行,会加速服装材料的老化,科研人员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压储存试验,用专业设备拉衣服,保证其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合格。

航天食品

现在,一些太空食品已经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包括蔬菜、肉类、水果和补液汤,但这些都不能食用,只是实验品。真正可食用的太空食品,还得等航天员用飞船把它带上天。实验中使用的太空食品未来将随对接的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天上停留很长时间后会发生什么。这些食品包装不仅包含成品菜肴,还包含沉淀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其他成分。

据太空食品专家陈斌介绍,太空辐射、舱内温度变化和其他因素都可能影响食物。他们把同一批太空食品存放在地面上进行对比研究。未来,伴随航天员前往天宫一号的太空食品种类将会非常丰富,也更加符合航天员的口味。

医疗卫生监督设备

航天员在天上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都影响着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神经。天宫一号携带了更加新颖丰富的医学监测设备,用于采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为航天员的医学健康维护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航天员携带的心电设备,可以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数据,而且不受测控弧段的限制。宇航员在蹬自行车锻炼时会戴上特制的面罩,收集并记录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流量和氧气浓度,然后传输到地面进行分析。测量血压的设备与地面袖带不同。心电电极连接到胸部,血氧和脉搏波传感器戴在手指上。对心电信号和脉搏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

消防部队

天宫一号装有灭火装置。如果火势较小,使用消防湿巾,手套形状的,可以抓住各处的火焰。不仅耐高温,而且绝缘性能好,因为大部分空间火灾都是电缆引起的。

灭火器只在火灾严重时使用。使用时,航天员戴上防毒面具,按下灭火器上的按钮,喷出的灭火剂会将着火点与周围的氧气隔离。(孙海荣)

女宇航员预计将乘坐神舟十号进入太空,并留在天宫一号。

女飞行员梦圆蓝天。

中国女航天员有望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参与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并在天宫一号驻留。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内,将有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据悉是山东烟台的。

在去年确定的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有“两朵金花”一直备受关注,但至今未露面。据了解,两名入选的女航天员均来自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平均飞行时间数千小时。

据悉,将随“神十”飞天的一名女航天员来自山东烟台。据媒体报道,此人名叫王亚平,80后女飞行员,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和多次战备演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训练标准上,男女航天员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是女性而降低标准。他说:“如果中国的空间实验室有交会对接任务,很可能会有女航天员参加。届时,我们将实现真正的“嫦娥奔月”梦想。”

“天宫”将迎来三艘飞船,交会对接,在两年的服役期内迎来2-3名航天员。

想必“最多顶一个”

据报道,“神舟十号”将带两名女宇航员上天。不过,《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航天专家庞之浩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常情况下,一个女航天员第一次飞行,最多一个。因为任务还在探索过程中,所以一切活动都要以安全为重”。

庞之浩认为,培养女航天员有利于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和航天医学研究的发展。女航天员有自己的优势,更有耐心,工作细致,更能适应太空的微重力环境等。,而且他们在太空飞行时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女航天员可以起到调节大气的作用。“男女都不厌倦工作。”

他介绍,女航天员适合做一些细致的科学实验,比如观察植物生长。此外,他们还很聪明,可以很好地操纵空间机械臂,并为交会对接任务做出贡献。

女航天员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

航天员一般分为飞行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庞之浩指出,除了飞行专家,未来还会有任务专家。随着我国航天器的发展,在积累了一些载人航天的经验后,对航天员的要求会越来越广。以后有可能女科学家也能上去。现在,我们的航天员不仅仅是在太空中“走来走去”,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将来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之后,会有大量的科学任务,任务会分很多种。比如组装任务,包括太空行走和一些航天器的维护。另外还会有科研任务,执行科研任务可以让非专业的航天员上去。目前美国就是这种情况。职业宇航员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他们不是专业的宇航员,而是隶属于各种科研机构和大学,其中不乏女性科学家。

载人航天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非常高,如慢性咽炎、鼻炎、药物过敏、脂肪瘤、龋齿、灰指甲等。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些小“瑕疵”,但对选拔航天员来说并不好,甚至是皮肤上的疤痕、嘴里的口臭、烂脚。因为身体有异味,在狭小的飞船空间会影响同事;如果皮肤有疤痕,疤痕区域可能会在加速下出血。地面上一个看似很小的“瑕疵”,上了太空后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灾难。

这一次,很明显,入选的两位女航天员都经过了严格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全面检查,可以说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瑕疵。南京空军454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目前我国航天员的选拔都是从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中选拔。不仅身体素质要过硬,而且不能有任何病史或小病,家里最近三代人都不能有严重的病史。除了排除各种影响功能的疾病和异常,还要有良好的适应特殊空间环境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这次选拔的女航天员显然要经过以上所有的关卡。此外,他们还需要做妇科检查。”工作人员说。

两位女宇航员都已成为母亲。

此前有猜测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将来自参加国庆阅兵的空军首批女歼击机飞行员,但实际上,空军首批女歼击机飞行员根本没有入围。目前,入选的两名女航天员均来自空军运输机飞行员。他们都结婚了,并且已经生了孩子。

为什么结婚是选拔中的一个条件?庞之浩认为,选拔航天员时,要求飞机飞行1000小时以上,最少800小时以上。要完成这个飞行时间,飞行员本人不能太年轻。把已婚生育作为选拔条件,显然是为了避免航天飞行对女航天员生育能力的影响。

36岁进行太空行走的第一位苏联女宇航员斯维特兰娜·萨维卡(Svetlana Savicka)在38岁顺利分娩。但是为了安全和保险起见,我们的女航天员都是要求已婚并且已经生育的。

“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了变化。在失重的情况下,基因是否发生了变异还没有被发现。但证明不了也没关系。”庞之浩说。因为植物基因突变后的繁殖周期很短,可能在几代之内就能发现。但是,如果人类基因在失重状态下发生变异,只能在几代人之后才能被发现,这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