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城市特色

1.衡阳的名字来自衡山。衡阳和衡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因地处衡山南麓,故名衡阳。这是衡山对衡阳历史文化的天然印记,不可磨灭。

2.衡阳和衡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体的,不分彼此。秦设郡,衡山因山而名,衡山郡就在此。汉初,衡山县分为城阳县和鄢县。三国时期,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设立衡阳郡,郡治衡山县北。金改衡阳郡为衡山郡,仍属衡阳郡。隋改郡为州,废衡阳郡为衡山郡,治衡州。唐朝改旧制,衡山县改衡州,迁湘江(临蒸)。宋·唐城制,建衡州城墙。袁以衡州为衡州路;明改衡州道为衡州府;清沿明制;民国二年政府弃路,民国十一年弃路至县城,三月设市1942。1949之后还是城市,6月城市合并1983。

3.祝融是恒山的象征和代表。南岳衡山绵延800里,有72座山峰,其中52座在衡山县境内。谁是象征或代表?自然是祝融的主峰。祝融,作为衡越主峰的名字,自古就有。然而,朱荣的名字更古老。在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时期,他是掌管火的火官,世袭的职位。前几任火官死后,封他为火神,后人以祝融为氏。这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信仰。祝融的火神身份是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等于炎黄子孙的概念。

4.火神崇拜对衡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衡阳的火神崇拜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心理。祭祀火神祝融而衍生出的礼乐制度,在衡阳演变成了节日、婚丧嫁娶的范式,其遗产部分保留至今,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习俗。如南岳古镇正月十五,龙手狮突出,用稻草扎成龙形,插上点燃的香。每人用一根竹竿站成一条长龙,十分壮观。衡山周边各县区的百姓,都向被称为“四明大师”的灶神祭祀。过去有“田灯”。春插后,家家户户捧着一排灯笼,混着火龙,咚咚咚,挨家挨户。界牌、高唐两大古镇分别保留了“元宵节”和“火龙节”,扎江春社社火一直“打铁花”;衡阳人搬新房叫“搬火”,兄弟父女分家叫“分火”。红白喜事特别爱放鞭炮烟花,“动火”是吉日。送火接火时,人们要焚香烧纸祈福,特别注意保持火苗明亮,严禁踩踏烧过的纸灰。由此可见火在衡阳海关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