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玉如意玉如意简介

玉如意有着悠久的发明和发展历史。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如意就已经成为皇帝和将军们手中喜爱的东西。古人将“君子无理,玉不离身”的立体比喻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相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文化的如意神器。据《清代野史大观》“如意,物之名,唐宋以前已有。”从唐宋元明到清代,对玉如意非常重视,玉如意的制作也在不断进步。但此时的如意并无实际功能,只是一种吉祥的摆设,常被作为馈赠友谊之物。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帝和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和寝宫里都有如意,以示吉祥如意。丢失的康熙玉如意就是其中之一。这件御玉如意是用一种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颜色白中带绿,雕刻成多孔木耳的形状。柄顶铭文有两个大字:“帝制”;下半部的碑文写着:“祝你好多年,天下咸。”吴部长走进来。"

乾隆皇帝也是一个爱收藏玉器的天子,对玉如意更是爱不释手,所以在当时的皇宫里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玉如意,作为清朝宫廷里的吉祥物。从清代流传下来的画像中可以看出,雍正道的画像中,妃子独自站在牡丹花前,手中拿着一枝灵芝。在《乾隆秦云图》中,还画着乾隆皇帝晚年用手弹琴,身旁有一个僮仆,一件镶嵌檀木的玉器。此外,据说乾隆皇帝在林轩听政、读诗、看古玩时,更少不了手持玉如意的僮仆。由此可见,玉如意在清代是崇高到了惊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