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发展历史(erp的发展历程)
我先介绍ERP是有原因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其他管理都是在ERP的框架下运行的,是ERP的子集或者交集。
我们先来看看MRP(物料需求计划):库存控制沿着一条更科学(至少理论上)的路线发展。经济批量的基本概念发表于1915,确定订购点的统计方法由R.H.Wilson于1934提出。二战结束后,科学家发现用运筹学和概率论来控制生产和库存是更合理的方法。然而,这些相当复杂的库存管理系统技术很少被应用。直到1965-195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才使复杂的工作成为可能。APICS成立于1957,为MRP、MRPII、ERP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理的需求导致理论的产生,然后理论应用于实践。MRP的逻辑实际上诞生于1960年代,以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之间的区别为标志。事实上,在1970年代,MRP的概念就已经实现并正式应用于管理。MRP的逻辑重点是解决什么时候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的问题。这个基本逻辑有力地支撑了未来。
MRPII和ERP的发展。
在1980年代,人们将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子系统集成为一个集成系统,称为ResourcePlanning system,英文简称MRP,为了与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相区别,命名为MRPII。可见MRPII和MRP的区别在于MRP只是解决企业生产系统的问题,但是。MRPII可以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充分体现在对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上。其最显著的效果是减少库存,减少材料短缺。
在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能够将参与运营过程的所有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整合成一个紧密的供应链,ERP(企业资源计划)应运而生。所以可以说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对业务环节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管理。
至于后来出现的ERPII等概念,也从来没有脱离过ERP的框架。
因为按照IS09000的标准,公司的管理可以分为面向顾客的过程,包括销售、设计开发、生产和采购,管理过程和支持过程包括文件控制、人力资源、测量、分析和改进。
现在我们来看看ERP的内容。可以说ERP涵盖了一个企业所有面向客户的流程,以及一些管理流程和支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