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泸定桥的历史意义?

泸定桥位于泸定县城西部的大渡河上。建于康熙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705年,正好300年前。泸定桥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悠久,曾被誉为川藏交通的咽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令我印象深刻,适逢该桥300岁生日和红军长征“飞越泸定桥”七十周年,故拟此文纪念。一、泸定桥修建的背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自古以来就是两岸人民交流的巨大障碍。全长1155公里,发源于青海果洛雪山,大雪山、邛崃山的水在此由南向东,从乐山流向岷江。大剑炉(今康定)和泸定都属于它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大渡河就是川西高原天然的民族分界线:河的东面的雅周(今雅安)毗邻成都平原,居民以汉族为主,河的西面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泸定桥修建前,大渡河上有沈村、沸坝、牛子等几个渡口。商旅行军主要靠滑索和牛皮船的穿越。因此,汛期渡河困难,骡马渡河也受到很大限制。大渡河西岸的康区,被清政府视为治理西藏的战略桥头堡,对巩固边防意义重大。正如傅华凤在《西康建省志》(疆域志)一章中所说:“藏为川滇之发,康为川滇之皮;西藏是川滇之唇,康是川滇之齿,是川康之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