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935华北事件影响如何?
日军在华北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使华北局势处于紧要关头,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巨大。
首先,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华北事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毁灭中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作为其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一步。事件发生后,日本准备将战争扩大到更大范围。1936年8月,广田内阁决定“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面临海洋的开发。其侵略野心显而易见[1]。
其次,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兴起,成为国共两党由对抗转向团结的重要契机。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界人士掀起抗日救国高潮,要求停止内战,统一抗日。“一二·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在这种影响下,Xi事件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加剧,表明抗日救国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事变的和平解决,拉开了国共从内战走向和平、从分裂对抗走向合作的序幕,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三,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关系,使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可能。事件发生后,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于9月1936日发布了《关于迫蒋抗日的指示》,正式将“反蒋”总方针改为“迫蒋抗日”,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第四,华北事变导致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急剧分裂,导致对日政策出现分歧,形成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亲美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
最后,华北事件加深了美英日的矛盾。华北事变后,日本从政治和军事上控制了华北。他们扶植汉奸买办,拼凑了许多经济机构,使华北经济日益殖民地化。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于是英美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英派抵制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