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做的棺材是哪个朝代的?
这个谚语把那些守财奴或小气的人比作棺材,拒绝给别人任何东西。
很少有人知道棺材长什么样,即使是文史专家。
前几天去马尾区琅岐岛进行田园调查时,发现九龙山支脉龙台山上出土的两具宋代云棺。
去年听龙泰村老人协会会长刘先生说:1954年农业互助合作时期,村民在一个高山峡谷修建水库时,从地下深处挖出了四口棺材,后来又挖出了10多口。
因为当时没人知道墓主人是谁,村民不敢碰棺材,后来也不知道丢在哪里了。
60多年过去了,无人问津,龙台山上的棺材成了一个谜。
根据村里长辈提供的线索,以及传说中棺材的线索,我在龙台村翻山越岭了好几次,费尽周折也没找到。
阳春三月,龙泰村原党支部书记梁先生从美国回老家探亲,邀请我参加龙泰的一个聚会。
几个老朋友聚会,我说:“龙台以马闻名。还听说出土了上千口棺材。我想知道他们分散在哪里?”梁先生知道我喜欢考古,就说:“我知道这个‘宝藏’在哪里。因为害怕被偷,我不会告诉他这件事。既然老阳想研究这个‘宝藏’,我就带你去看看。”在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了墓下泥泞的山路,终于在龙台山水库旁的一个神秘的地方找到了两具出土已久的古棺。
我喜出望外,每个人都把它搬出来给我拍照。
这两个长棺都不大,比普通的木棺小很多。它们是用泥土制成的陶瓷棺材,一个是男性棺材,一个是女性棺材。他们受到很好的保护。它们的表面粗糙,呈土黄色,而且没有上釉。上面还残留着白灰和黄土。
棺盖和棺材粘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棺盖中间有一个洞。好像是骨灰通过洞口放进去的,棺材里好像还有黑色的骨灰。里面是否有陪葬品不得而知。
每口棺材重约20斤。
男棺长约50厘米,宽20多厘米,高24厘米。棺盖中间的洞呈长方形,一个烟盒大小,底部是平的,头部呈弧形,向前倾斜。棺材前面的转头上刻着两扇门。女棺比男棺略短,比男棺宽5厘米,底部呈凹形。棺盖中间的洞是椭圆形的,鹅蛋大小,转头也刻了两扇门。
这两个棺材是在同一个墓里挖出来的,是夫妻棺材。
似乎出土的小棺材可以和武夷山的悬棺相提并论。
据村里老人们回忆,1958公社大跃进时期,村民们在这里修建了水库,还挖出了一口白瓷棺材和一个装着骨灰的陶瓷“金瓶”。现在不知道散在哪里了。
这两具棺材是五六年前修水库时从水库边上挖出来的,一直存放在山里。
看来这个地方是一个古墓群。坟墓很深,大多在水库下面。时间很久了,可能是宋代的古墓群。
我们还在这个峡谷的几个残破的古墓中发现了裸露的陶瓷“黄金壁龛”。
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峡谷名叫‘程昕婷’,所以得名,是因为古代这里有石塔。
这座石塔可能是存放骨灰的塔。“塔”对面的山叫“和尚李”,古时因和尚庙而得名,山旁有古窑址。
据说在宋代,祖先信佛,岛上盛行遗体火化,于是有了专门在瓦窑里烧骨灰的棺木,并设置了储骨塔,棺木便应运而生。
“程昕婷”这个地方是一个风水宝地,所以祖先和僧侣的骨灰被埋在这里的棺材或“金龛”中,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古墓葬群,出土了如此多的棺材和“金龛”。
明清时期,棺椁被历史的长河淹没,现在已经不多见,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据文物专家介绍,宋代古墓中有一半是云棺或陶瓷“金龛”。这两具云棺虽然没有标明年代,但从古墓的年代和棺的形制可以确定是宋代的云棺。
出土的棺木为研究琅岐岛历史和古代丧葬改革提供了实物资料。